一、2020年什么是侵權法該如何認定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款明確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這高度概括了我國侵權法作為民事權益保護法的特點。法治的核心就是規范公權力、保障私權利。我國法治建設的關鍵是要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私權利。在我國現實生活中,各種侵害私權的行為諸如野蠻拆遷、環境污染、濫用公權等仍時有發生。這表明,在我國,私權的保護仍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而與日益嚴重的官本位思想相比,社會上私權觀念仍然是淡薄的,尤其是一些政府官員更是完全沒有任何尊重私權利的觀念。如何在我國真正的建立尊重私權利的觀念,真正形成對私權利完善的保護,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事業的核心問題。
無論是從侵權責任法的基本原則,還是從各項具體制度上看,我國《侵權責任法》無不體現出了關愛受害人、為受害人提供救濟的功能:首先,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2款所列舉的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民事權益”的范圍非常廣闊,共計18項,幾乎涵蓋了目前的全部私權利。其次,我國《侵權責任法》所保護的不限于民事權利,更不限于絕對權,而是既包括民事權利,也包括尚未被規定為權利的各種利益?!肚謾嘭熑畏ā返?條第2款中將《侵權責任法》保護的對象明確界定為“權益”,既包括人身權益,也包括財產權益。
所謂權益就是既有權利也有利益。因此,我國《侵權責任法》的保護對象非常廣。第三,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在明確權益保障范圍的同時,采用了兜底條款的方式進行規定,從而使《侵權責任法》保障權益的范圍保持了高度的開放性,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適應不同時期對私權保護的需求。
二、《侵權責任法》主要是救濟法
我國《侵權責任法》作為私權保障法,它是通過對受到侵害的民事權益提供救濟的方法來保障私權的,也正是通過保障私權來奠定法治的基礎?!肚謾嘭熑畏ā吠ㄟ^構建完整的責任形式,為私權利提供全方位的、充分的救濟。這主要是為了應對風險社會的需要,德國社會法學家烏爾里希·貝克教授(Ulrich Beck)曾言,現代社會是一個“風險社會”,風險無處不在,且難以預測,所產生的損害也往往非常巨大。文明和危險如孿生兄弟,高度危險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例如核能給現代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促使了文明的發展,但其給人類帶來的風險也是極其巨大的,“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導致的悲劇讓人記憶猶新;各種高速運輸工具技術發展迅速,飛機速度的不斷提升,高速磁懸浮列車的迅猛發展,在給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產生巨大損害的可能性;生化實驗可能會造成細菌的傳播蔓延;遺傳基因工程也可能會帶來基因變異等諸多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恰如前述貝克教授所言,我們都是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文明的火山一旦噴發,往往損害者眾多,損害程度巨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人身和財產損害的救濟問題日益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侵權責任法》要在多元化的救濟機制中發揮重要的功能,這也符合現代侵權法的發展趨勢。《侵權責任法》規定了多種侵權行為形態,順應了社會發展對風險防控的需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革新和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交通事故、工傷事故等傳統事故頻繁發生,產品責任、礦難事故等大規模侵權事故也大量出現。這些事故的發生,不但造成了財產損害,而且還引起了人身傷害和生命威脅,因此,侵權責任法對各種食品安全、醫療損害,以及因核電站、高速鐵路、航空活動的出現而產生的新型的侵權類型及其責任作了詳細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15條一共列舉了8款,共計8種責任形式。而且,責任形式還不限于第15條所列舉的8種,例如在損失賠償之外,還有精神損害賠償(第22條)和懲罰性賠償(第47條)。我國《侵權責任法》之所以采取責任形式多元化的方式,主要是以受害人為中心,強化對受害人全面救濟的理念,落實侵權法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等目的。各種侵權責任方式都可以由受害人進行選擇。受害人不但可以基于其利益的最大化選擇對他們最有利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且受害人可以選擇一種,也可以多種并用,可以說,《侵權責任法》是一個為公民維權提供各種武器的“百寶囊”。
此外,《侵權責任法》還通過多元的救濟機制來對受害人提供救濟。例如《侵權責任法》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損害的,首先要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限額內給予賠償,不足部分,由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由此,確定了侵權責任與責任保險之間的關系。在發生交通事故后機動車駕駛人逃逸或者未參加強制責任保險的,必要時要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有關費用。這就使得侵權責任、責任保險與社會救助三種救濟方式協調起來,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救濟體系。顯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損害的多元化救濟體系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預見,將來不僅是道路交通事故,而且在產品責任、醫療責任等許多侵權責任領域中,都應當逐步建立這種綜合的損害補救體系。
三、《侵權責任法》也是損害預防法
當代《侵權責任法》的發展還出現了另外一個趨勢,即《侵權責任法》的預防功能在不斷增加?!巴V骨趾Α币呀涢_始引入到侵權責任的形式之中。因為在當代,某些損害一旦發生即具有不可回復性,必須通過停止侵害的方式來制止侵權行為的實施。例如,通過網絡披露他人的隱私,損害發生之后就不可逆轉,因此,有必要通過停止侵害的形式對侵權行為予以制止。對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防御性的侵權責任形式的規定,也體現了《侵權責任法》損害預防的功能?!肚謾嘭熑畏ā吠ㄟ^確立安全保障義務、監護人責任、教育機構的責任等制度,強化對直接侵權人的注意義務,督促潛在責任人積極采取安全保護措施,預防損害的發生。
《侵權責任法》在產品責任中規定的關于瑕疵產品的跟蹤義務和召回義務,環境侵權中信息披露義務,醫療責任中跟蹤檢查義務等,目的都在于防止出現嚴重的損害后果?!肚謾嘭熑畏ā穼p害預防與損害救濟密切配合、功能互補,起到了周密系統保護民事權益的目的,能夠真正實現《侵權責任法》民事權益保護法的功能定位。
彼得·斯坦曾說過,“權利的存在和得到保護的程度,只有訴諸民法和刑法的一般規則才能得到保障?!薄肚謾嘭熑畏ā窞橹袊姆ㄖ谓ㄔO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所謂法治社會就是人民的私權利得到嚴格保護的社會。只有保護私權,才可能建成一個和諧有序、充滿活力、幸福安康的法治社會。事實上,侵權法所主要是在平等民事主體之間來發揮私權保障功能的。
與平等主體之間的私權侵犯相比,受公權力不當限制和損害的私權的保護需求更為迫切,因為,私權利在公私權利關系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要全方位的保障私權,除了充分發揮《侵權責任法》的私權保障功能以外,也需要同步關注受公權力限制和損害的私人權利。
綜上所述,以上內容告訴我們如何認定侵權行為,我們可以理解,通過我國的侵權行為法使得侵犯受害人可以通過某些手段保護被侵權者從而能夠保護自己的利益,并用走法律程序、適用法律手段使侵犯權力者收到應有的懲罰。
學校和教師常見的侵權行為有哪些?
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認定及抗辯
侵權行為指的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法律援助的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辦理
2020-12-21人身權利的概念
2021-02-13涉外離婚到哪兒去起訴
2021-03-03法院起訴撤銷合同要多少訴訟費
2020-12-28法律援助機構的法律援助能做什么
2021-02-28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澳門居民在內地結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06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序及交通事故處理的期限
2020-11-25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是否等于勞動關系解除
2020-12-23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受益人殺害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是否還要賠償
2020-12-26保險合同能否凍結
2021-03-05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什么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2021-02-09車輛沒保險撞了人怎么辦
2021-01-22什么是自留保費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