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之間偷看手機算侵犯隱私嗎?
夫妻之間偷看手機的行為不算侵犯個人隱私,但構成了嚴重的后果的可以追究法律責任。個人隱私是公民個人生活中不愿為他人(一定范圍以外的人)公開或知悉的秘密,且這一秘密與其他人及社會利益無關。判斷信息是否屬于個人隱私核心就在于,公民本人是否愿意他人知曉,以及該信息是否與他人及社會利益相關。如個人日記,身體缺陷等。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他人及社會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愿讓他人知道的個人生活的秘密,且這個秘密與其他人的合法利益無關,這個秘密在法律上稱為隱私,如個人的私生活、日記、照相薄、生活習慣、通信秘密、身體缺陷等。自己的秘密不愿讓他人知道,是自己的權利,這個權利就叫隱私權。
二、隱私的構成特征有哪些?
1、隱私的主體是自然人。隱私源于人的羞恥感,故只有自然人才可以成為享有隱私的主體。企業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等經營單位的秘密屬于商業秘密,僅與商業信譽和經濟利益相聯系,與人的羞恥感無關,故企業單位不能構成隱私主體。國家機關的秘密,如審判秘密是公共權力運作的表現,此種秘密的泄露將對機關系統的正常運作產生損害,也與羞恥感無關,故國家機關也不能成為隱私主體。
2、隱私的客體是自然人的個人事務,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個人事務,是相對于公共事務、群體事務、單位事務而言,是以具體的、有形的形式表現于外界的隱私,且以特定個人為活動的主體,如朋友往來、夫妻生活、婚外性行為等。個人信息系指特定個人不愿公開的情報、資料、數據等,是抽象的、無形的隱私。個人領域是指個人的隱秘范圍,如身體的隱蔽部位、日記內容、通信秘密等,隱私的客體是隱私中的“私”的具體表現。
3、隱私的內容即客觀方面是指特定個人對其事務、信息或領域秘而不宣、不愿他人探知或干涉的事實或行為。隱私的內容是隱私主體的主觀意志作用于客體及客觀世界,即主客觀因素相統一的過程和結果,也就是隱私中“隱”的表現。
夫妻之間看個手機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一般情況下是不存在侵犯隱私的行為的,即使一方有異議可能引導矛盾糾紛,但在夫妻之間一般是不會難過法律的手段來起訴侵犯隱私權的,對于沒有造成嚴重的侵權后果的,可以協商進行處理。
哪些行為會侵犯他人隱私權
隱私權相關法律法規
侵犯隱私權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正確行使留置權的方法
2021-03-25律師介入政府征收補償工作的重要意義
2020-12-15事故全責方死亡家屬能要求無責方賠償嗎
2021-02-07享受工亡賠償標準情形
2021-03-07要約失效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10合同債權質押的債務人逾期不履行義務時該怎么做
2021-03-26續簽的勞動合同期限必須原來的一致嗎
2020-11-27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保險合同到期按什么條款退款
2021-02-10擅自轉讓保險車輛 發生事故無權索賠
2021-02-21什么情形的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
2020-12-23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保險代理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1-20車輛修理費過高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2-01關于對保險中介機構監督管理規定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的公告內容是什么
2020-12-04委托代理人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