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刑法污染環境罪立案的標準是怎么樣的?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60條的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應予立案追訴:
(一)致使公私財產損失三十萬元以上的;
(二)致使基本農田、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五畝以上,其他農用地十畝以上,其它土地二十畝以上基本功能喪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壞的;
(三)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四)致使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一人以上重傷并且五人以上輕傷的;
(五)致使傳染病發生、流行或者人員中毒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Ⅲ級以上情形,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
(六)其他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情形。
本條和本規定第六十二條規定的“公私財產損失”,包括污染環境直接造成的財產損毀、減少的實際價值,為防止污染擴散以及消除污染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發生的費用。
二、區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與環境監管失職罪
兩罪同屬結果犯的范疇,都是由于其行為造成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嚴重后果的發生,且主觀上都含有過失的罪過形式,個別情況下也存在著故意形態,但主要是間接故意。兩罪的主要區別是:
1、客體不同。本罪客體是國家環境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屬于破壞環境資料的犯罪。而后罪侵犯的客體則為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管理活動,屬于瀆職犯罪。
2、客觀方面不同。本罪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而環境監管失職罪表現為環境保護部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嚴重不負責任,從而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這種嚴重不負責任主要體現為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不盡職責的行為。
3、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對自然人作為本罪的主體沒有限制條件,而后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負責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單位不構成該罪主體。
綜合上面所說的,污染環境就是屬于嚴重的違反了我國的刑法,只要對于條件一旦構成的,必定就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我國也是給出了立案的標準,就是為了讓執法人員在處理的時候可以按條款來進行,從而讓違法者受到應有的處罰。
污染環境罪一般怎么判
污染環境罪是行為犯嗎
污染環境行為有哪些 ?,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增資后需要公示嗎
2020-12-17立約定金的數額由誰約定
2021-01-15戶口本上婚姻狀況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9婚前借款作為彩禮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11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判決書是否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11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因變更工時制度變更勞動合同協議是怎樣的
2021-01-19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2020-12-21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二審判決書生效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1-17冒領社會保險是否會進入社保失信人名單
2021-02-21投保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的計算公式
2021-01-03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0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有哪些
2021-02-04學生校門口被撞傷,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