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市價格欺詐誠信怎么處理?
超市價格欺詐是可以報警的,但是這屬于一般的民事糾紛,可以由民警調解處理。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 第七條規定,對經營者的價格欺詐行為,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二、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認定以下13種價格行為為價格欺詐行為:
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
2、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3、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
4、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
5、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
6、銷售處理商品時,不標示處理品和處理品價格的。
7、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
8、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
9、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
10、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誘騙消費者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12、采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手段,使數量或者質量與價格不符的。
13、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謊稱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
對于價格欺詐的行為,一般是可以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處理的,但對于相關情況的處罰依據則是依據相關行政法規來進行的,對于相關情況的認定一般是屬于民事經濟糾紛案件,具體情況下應當結合實際的犯罪事實來進行合法的認定和處理。
價格欺詐表現形式有哪些?
價格欺詐投訴標準是什么
商家價格欺詐賠償幾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暴被打耳光能驗傷嗎
2021-01-1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機構包括那些
2021-01-29債權的時效抗辯權多久提出才是有效的
2020-12-09醫療過錯十級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對抗環保強制措施怎么處理
2021-02-13傷情鑒定標準時間限制是什么
2021-01-07無房產證房屋轉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23房子保全解封需要多久
2021-01-19什么是婚姻自由原則
2020-12-01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私有房向機關等出租或出售的規定
2020-12-28農村違建房子罰款多少
2020-11-13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怎么界定是否為勞動關系
2021-01-09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辭退和開除有什么區別有哪些
2020-11-13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建設的疑問有哪些
2020-12-01外地保險理賠有什么憑證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