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是責任發生的前提,責任是義務不履行的結果,無義務則無責任。因此,對于合同履行過程中附隨義務的違反必然發生承擔責任的問題。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此處的合同義務包括了給付義務和附隨義務。因此,違反附隨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無論在司法實踐還是理論研究上都不存在問題,當然,由于附隨義務的“附隨性”,對此類義務的違反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導致合同目的的落空,不構成根本違約,不應導致合同被解除。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民事糾紛的復雜性、多樣性,同一違法行為常常具有多重性質,這就可能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責任產生,發生責任競合。追求實質正義的功能附隨義務大多規定了以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絕對權,因此,違反附隨義務就有可能侵害這些絕對權,由于這些又是侵權法律關系中的客體,就有可能產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在法律上存在著重大的差異,對兩類責任的不同選擇將極大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合同法》規定了當事人的選擇權,但可以選擇是法律上的應然問題,什么情況下選擇、如何選擇是現實中的實然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因此,有必要進行分析。
根據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對于因違反合同附隨義務產生的責任競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不法行為造成受害人人身傷亡和精神損害。當事人之間雖然存在著合同關系,但由于合同責任主要是財產損失的賠償,不包括人身傷害所引起的間接損失的賠償和精神損害的賠償,因此,受害人此時因提起侵權訴訟,通過侵權損害賠償尋求救濟。
第二,不法行為產生的加害給付情形。當事人之間事先存在合同關系,由于一方所給付的標的存在瑕疵而其并沒有進行必要的說明致使另一方合同關系之外的財產或人身受到損害。此時,當事人就有必要進行利益衡量,考慮損失大小兼顧訴訟效率的比較結論出發,選擇請求權。
第三,不法行為僅造成財產損失。由于,違約責任主要適用嚴格責任原則,侵權責任主要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在僅涉及財產損失的情形下,追究義務人的違約可以免除受害的舉證責任,方便受害人行使救濟權。
第四,當事人約定免除侵權責任承擔的情形。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約定僅承擔違約責任而不承擔侵權責任,一般情況下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應予以尊重,違反附隨義務只承擔違約責任。但如果一方是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另一方財產損害或一方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此時免責條款無效,仍要承擔侵權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合同誰承擔責任
2020-12-11交通事故認定要花的時間是多久
2021-01-1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婚前協議在哪里公證
2021-02-02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買家不想和賣家解除合同補齊材料可以嗎
2021-01-18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先賣房再買房會遇到哪些問題
2021-01-29員工不想與單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單位該怎么辦?
2020-12-02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把人撞傷理賠后不服怎么辦
2020-11-18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無法找到第三者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無責車輛損失賠償責任
2020-11-28某土地轉讓合同糾紛請求市政府協調解決的請示
2020-11-27土地入股怎么分配利息
2021-02-27征地沒有給補償款,該怎么維權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