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依法和依據合同的規定而應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
“狹義說認為,精神損害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權利受到侵害而遭受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損害,也即憤怒、絕望、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皬V義說認為精神損害包括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損失11”。實際上廣義說的內涵就包含了狹義說,隨著精神損害賠償范圍的不斷擴大,廣義說似乎更能適應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需要??傊?,精神損害集中表現為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損失。
人是一個具體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感知能力的人,當遇到來自外界的侵害時,損害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是財產上的損害還是非財產上的損害都是不容忽視的。就合同方面來說,在合同訂立時,當事人對于合同的完全履行及履行后的利益充滿了期待,一方的違約行為,使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以致合同的目的落空,這勢必會給非違約方帶來精神上的痛苦或精神利益的減損,有時這種精神損害甚至是巨大的,法律不能對這種客觀存在的損害視而不見。尤其在某些特殊類型的合同中,如合同的本身就是提供安寧和快樂的享受或結束痛苦和煩惱,這時違約給受害人造成的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減損就可想而知了。有損害就要有救濟,應當將違約的精神損害賠償納入到整個精神損害賠償體系中來,以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權益。
對違約引起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是可行的。精神上的嚴重損害使受害人的心理失去平衡,感到精神痛苦,如果不在適當的時候對受害人的心靈進行撫慰,將會給其留下陰影,進而影響以后的生活,因此對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是必要的。在一個大多數價值以金錢衡量的社會,對精神損害予以補償的主要方式是金錢賠償,通過金錢賠償可以讓受害人感到自身的價值和需求重新得到社會和他人的重視與肯定,從而逐漸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感,減輕精神痛苦。值得指出的是,合同只是交易的形式,精神利益并未成為交易的對象,精神損害賠償只是用另外的方式對受害人所受的損害進行救濟,因而不會造成人格的商品化。同時,很多人在彌補自己的精神損害的時候也是需要金錢的,比如渡假以放松心情、娛樂、暫停工作進行療養等,此時對違約的精神損害進行金錢賠償也是在補償受害人為此所花費的費用,符合公平原則,可以使其“傷口”得到最大程度的愈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私下協議書起法律效力嗎
2021-01-30如何用法律的手段制裁網絡暴力
2021-03-18重慶商標注冊有什么流程
2021-03-22男方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6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地未做約定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3只有購房合同沒有房產證的房子可以保全嗎
2021-03-21火災財產損失如何舉證
2020-11-15海外購房與國內購房的差異有哪些
2020-11-26怎么約定商業秘密
2021-03-05勞動關系長期中止能否解除
2020-12-23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調崗到外地可以不同意嗎
2021-01-27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地
2020-12-18天津航空飛機延誤賠償
2021-02-03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拼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以營運性運輸拒賠說得通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