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述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在雙方合同中,合同當事人都承擔義務,往往一方的權利與另一方的義務之間具有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系。
為了保證雙務合同中當事人利益關系的公平,法律做出了規定:當事人一方在對方未履行或者不能保證履行時,一方可以行使不履行的保留性權利,這就是對抗對方當事人要求履行的抗辯權。
抗辯權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及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均未對抗辯權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只有我國的《擔保法》第二十條第二款對抗辯權做了明確的規定,它將抗辯權定義為:“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很顯然,這是從狹義的角度給抗辯權所下的定義。
狹義上的抗辯權,狹義上的抗辯權即包括: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保證中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合同法中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和順序履行抗辯權。
二、什么是合同解除
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合同解除是合同之債終止的事由之一。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當解除的條件具備時,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僅向將來消滅的行為,它也是一種法律制度。
在適用情事變更原則時,合同解除是指履行合同實在困難,若履行即顯失公平,法院裁決合同消滅的現象。這種解除與一般意義上的解除相比,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法院直接基于情事變更原則加以認定,而不是通過當事人的解除行為。
合同解除可以分為單方解除和協議解除,單方解除,是指解除權人行使解除權將合同解除的行為。它不必經過對方當事人的同意,只要解除權人將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直接通知對方,或經過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向對方主張,即可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協議解除,是指當事人雙方通過協商同意將合同解除的行為(《合同法》第93條第1款)它不以解除權的存在為必要,解除行為也不是解除權的行使。
合同滿足法定條件的,可以解除。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法男的多大能拿證
2021-02-03簽合同時用人單位收取抵押金、扣押有效證件合法嗎?
2021-02-23非訴執行案件法院管轄異議怎么辦
2021-03-26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是私營企業嗎
2020-12-20認繳期限未屆至股東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19非法集資是什么意思
2020-12-28酒駕記錄保留多久
2021-01-12一個律師可以為兩個人取保候審嗎?
2021-01-20法定監護人是否具有繼承權利
2021-03-16什么是放棄繼承權,怎么放棄繼承權
2021-03-22父親放棄繼承房產孫子能繼承嗎
2021-02-27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執行標的的異議
2021-01-11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司法解釋
2021-01-26山西銀監會非法集資條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6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什么
2020-12-30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合同免責條款不說明無效 保險公司輸掉官司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