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述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在雙方合同中,合同當事人都承擔義務,往往一方的權利與另一方的義務之間具有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系。
為了保證雙務合同中當事人利益關系的公平,法律做出了規定:當事人一方在對方未履行或者不能保證履行時,一方可以行使不履行的保留性權利,這就是對抗對方當事人要求履行的抗辯權。
抗辯權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及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均未對抗辯權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只有我國的《擔保法》第二十條第二款對抗辯權做了明確的規定,它將抗辯權定義為:“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很顯然,這是從狹義的角度給抗辯權所下的定義。
狹義上的抗辯權,狹義上的抗辯權即包括: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保證中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合同法中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和順序履行抗辯權。
二、什么是合同解除
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合同解除是合同之債終止的事由之一。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當解除的條件具備時,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僅向將來消滅的行為,它也是一種法律制度。
在適用情事變更原則時,合同解除是指履行合同實在困難,若履行即顯失公平,法院裁決合同消滅的現象。這種解除與一般意義上的解除相比,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法院直接基于情事變更原則加以認定,而不是通過當事人的解除行為。
合同解除可以分為單方解除和協議解除,單方解除,是指解除權人行使解除權將合同解除的行為。它不必經過對方當事人的同意,只要解除權人將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直接通知對方,或經過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向對方主張,即可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協議解除,是指當事人雙方通過協商同意將合同解除的行為(《合同法》第93條第1款)它不以解除權的存在為必要,解除行為也不是解除權的行使。
合同滿足法定條件的,可以解除。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人有擔保期限嗎
2020-12-14匯票提示付款無應答是否是拒付
2021-03-23家暴離婚具體怎樣賠償
2021-02-17審查監督程序時效
2021-02-07勞動合同到期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怎么做
2021-03-02員工未辦理離職手續勞動關系是否還存續
2021-03-23勞務外包的流程有哪些
2021-01-05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國壽鴻盈兩全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30保險經紀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2021-03-01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交警調解保險公司不出面怎么辦
2021-02-09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0-11-10保險合同指南有哪些內容
2021-03-21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1-02-02最新保險法司法解釋一,二內容是什么
2021-01-11當心!保險代理人的五句話
2020-12-28什么是投保人、保險人?
2020-11-17什么叫不足額投保?其后果是什么?
2020-12-18農民如何進行土地承包申請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