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被害人的訴訟地位總述
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財產及其他權益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被害人在訴訟中可能擔當各種訴訟角色。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0條的規定,在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中,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從而具有自訴人的身份和地位。同時,被害人訴稱由于被告人的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從而成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具有當事人的地位。
二、被害人在刑事公訴案件中訴訟地位的確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賦予刑事被害人以獨立的訴訟當事人地位。對于被害人的這一地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認知:
1.被害人作為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與案件結局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他不僅具有獲得經濟賠償或補償的欲望,而且更有著使對其實施侵害的犯罪人受到法律上的譴責、懲罰的要求。刑事訴訟的進行,在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處于判定狀態的同時,也使被害人的上述欲望和要求處于待定狀態。這是賦予他當事人訴訟地位的理論基礎。
2.被害人基于實現被告人受到合法的報應這一要求,具有積極主動地參與訴訟過程、影響裁判結局的愿望。只有滿足被害人的這種愿望,使其作為擁有較廣泛訴訟權利的當事人,訴訟活動的進行才能對國家、被告人、被害人等各方面的權益做出適當、合理的平衡。
3.被害人作為訴訟當事人,與被告人居于大致相同的訴訟地位,也擁有許多與被告人相對應的訴訟權利。但是,刑事訴訟畢竟不同于民事訴訟,在檢察機關作為追訴機關已構成被告人的強大對手的情況下,被害人如果再擁有與其完全相同的訴訟權利,那么被告人事實上將同時面對兩方面的指控,其訴訟地位將處于十分不利的狀態。因此,為維護控、辯各方總體上的地位平衡,刑事訴訟法對被害人的訴訟地位也做出了一些限制,使其不至于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原告人。
4.被害人盡管具有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但他一般也是了解案件事實的人,其陳述本身也是法定的證據來源之一。被害人在提供陳述方面與證人具有相似的地位。他有義務接受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的傳喚,到場或出庭提供有關案件事實的陳述,并接受各方的詢問和質證。
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美容糾紛法院判決實例
2021-01-26引誘他人涉黃犯罪會怎么判
2021-03-09勞動監察大隊受理范圍
2021-02-27違法多長時間不追究
2020-11-23入住新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6房產抵押需要哪些資料
2020-11-26什么是特殊普通合伙企業
2020-12-11什么是非婚生子女?怎樣保護非婚生子女
2020-11-21女方懷孕期間男方出軌怎么辦
2020-12-04管轄異議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0改嫁后還有繼承權嗎
2021-03-23中介格式合同有什么陷阱
2021-03-25反擔保合同的要點是什么
2020-11-21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人身意外傷害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10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什么情況下可以找保險公司理陪
2021-02-15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本案張某的死亡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