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合同中的解除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或者買受人遲延支付構方款,經催告后在三個月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請求解除合同的,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后,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對于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
我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了合同的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因此,解除權的行使,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手段,但該權利的行使也不能毫無限制。行使解除權會引起合同關系的重大變化,如果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長期不行使解除的權利,就會使合同關系處于不確定狀態,影響當事人權利的享有和義務的履行。因此,解除權應當在一定期間行使。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行使解除權的期限分為兩種情況:
一、按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解除權的行使期限行使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的,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比如,如果當事人約定出現某種事由可以在一個月內行使解除權。那么在合同約定的事由發生一個月后,解除權消滅,當事人不能要求解除合同,而必須繼續履行。
二、在對方當事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內行使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的,非受不可抗力影響的當事人或者違約一方當事人為明確自己義務是否還需要履行,可以催告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行使解除權,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超過合理期限不行使解除權的,解除權消滅,合同關系仍然存在,當事人仍要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所謂催告后的合理期限,根據個案的不同情況確定,作為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應本著誠實信用原則,在收到催告后盡早通知對方是否解除合同。當事人對催告的合理期間有異議的,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停業多長時間
2020-12-04做企業技術顧問違法嗎
2021-02-27未簽勞動合同被辭退有什么補償
2021-01-25離婚案件訴訟中能不能申請回避
2020-12-22小學生用美工刀割傷人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2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保險合同代理代理方需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18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承包合同書范本
2020-12-07土地出讓金先征后返合法嗎
2020-12-24土地出讓合同可以公開查詢嗎
2020-11-16土地出讓合同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19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5土地流轉協議要交押金合理嗎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