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解除權的程序必須以當事人享有解除權為前提。
所謂解除權,是指合同當事人可以將合同解除的權利。它的行使,發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因而它是一種形成權。解除權按其性質來講,不需要對方當事人的同意,只需解除權人單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把合同解除。解除權人主張解除合同,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合同法》第96條第2款)。
行使解除權的程序適用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當事人一方違約和約定解除等場合。在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場合,解除權由雙方當事人享有,任何一方都可行使。在當事人一方違約的情況下,解除權歸守約方享有,不然會被違約方利用解除制度來謀取不正當利益。在約定解除的情況下,解除權歸合同指定的當事人享有,既可以是一方當事人享有,也可以是雙方當事人享有。
解除權對權利人而言是一種利益,這種利益是否被解除權人舍棄或推遲取得,只要無損于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無損于對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就應允許。所以,行使解除權具有自主性,主要表現為解除權人可以在合同解除與請求繼續履行之間選擇,解除權可以在特定期間的任何時刻行使,可以采取和對方當事人協商的方式等。
解除權的行使也有限制。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的,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的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合同法》第95條)。
解除權行使采取雙方協商的方式,在中國應予提倡,因為:第一,合同解除不會使雙方當事人在物質利益上共同增加,而是彼增此消。單就這點來說,雙方不易就合同解除及由此而生的返還財產、分擔責任等達成協議,這也是法律應賦予有關當事人以解除權的重要原因。但是,當事人的特殊物質利益畢竟是以根本利益一致為前提而存在的,雙方沒有不可調和的利害沖突。如果合同解除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那么雙方宜互諒互讓地將合同解除。第二,協商的過程,是當事人雙方明了事情原委和責任如何分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彼此了解到各自的困難,能夠互諒互讓,既解決法律后果問題,又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便于解決糾紛,減少訴訟。第三,倡導協商方式符合民事訴訟法的調解原則,使實體法與程序法的規定更加統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間語言暴力犯法嗎
2020-12-09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費嗎
2020-11-16民法總則中有關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有哪幾種
2020-11-23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如何認定
2021-01-02老婆出軌還要起訴離婚如何處理
2021-02-27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抵押擔保的種類有哪些,哪些財產可以做抵押
2020-12-29小產權房改名有效嗎
2021-02-25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勞動者不承認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0-11-10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工傷申請應該歸哪個仲裁委管轄
2020-12-10車禍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多少錢
2020-11-25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