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認定標準: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市場經濟秩序和公私財產所有權。
(2)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即可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單位。
(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且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立案標準: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
(2)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數額在5萬元至20萬元以上的。
量刑標準:
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罪處罰。
罪與非罪:
(1)劃清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界線:民事欺詐行為的當事人采取欺騙方法,旨在使相對人產生錯誤認識,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為,其實質是謀利;而合同詐騙罪雖然客觀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但罪犯本人沒有承擔約定民事義務的誠意,而是只想使對方履行那個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的“單方義務”,直接非法占有對方財物。
(2)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的界限:
①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
②行為人是否采取了欺騙手段。
③行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行為。
④行為人在違約后有無承擔責任的表現。
法律依據:
一、《刑法》條文
第二百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必須扣工資賠償嗎
2021-01-10企業宣告破產后還能起訴嗎
2020-12-13怎么轉讓一個有債務的公司
2021-01-18什么是要約,什么是要約邀請?
2020-11-08房屋轉租糾紛如何處理
2021-03-07戶籍證明能否證明婚姻關系
2021-02-15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交通事故磕碰需要賠償嗎
2020-12-27小區景觀燈漏電致女童死亡,物業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13如何避免租房定金糾紛
2020-12-15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行人被車撞了怎么向肇事者理賠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