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合同終止權的不同條件,可分為約定終止權和法定終止權。終止協議的權利。也就是說,雙方同意,當某種原因發生時,一方或雙方有權終止合同。解除協議的權利基于雙方的協議,而不是單方面的決定。可以在訂立合同時在合同中約定,也可以在訂立合同后另行約定。《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符合解除合同條件的,有權解除合同的人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約定解除權的,可以對解除權的行使附加一定的條件,如解除權的發生、行使條件、行使解除權的效力等。值得注意的是,當存在與行使約定的終止權相一致的原因時,合同終止的后果并非自然發生,但必須由有權終止合同的人在終止期限內向另一方表示。在正常情況下,合同的終止可以在訴訟外提出,也可以在訴訟中提出。對撤銷權的行使方式有特別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法定撤銷權。即直接由法律規定。當某種原因發生時,一方有權終止合同。我國現行《合同法》在充分吸收兩大法系和國際公約立法經驗的基礎上,對法定合同的解除條件作了嚴格限制。根據《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一方行使法定終止合同權利的情形有五種:
(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不可抗力是指無法預見、避免或克服的客觀現象。如果不可抗力的發生使合同目的完全無法實現,任何一方有權終止合同
(2)因拒絕履行主要債務而無法實現合同目的。這意味著,在履行期屆滿之前,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示將不履行主要債務。在這種情況下,另一方可在不發出履行通知的情況下直接行使解除權。(3)由于主要債務的延遲履行,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債務人無正當理由不約定履行期限,經債權人要求不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合同履行期滿,合同主要債務尚未履行的,債權人可以享有無追索權的解除權。(4)因遲延履行或者其他違約行為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有許多形式的違約使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包括延遲履行、不完全履行和履行地不遵守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可以不經要求直接終止合同。(5)法律規定的其他解散情形。這是一項一般性規定。上述情形均未發生,法律規定其他情形應當終止合同的,合同終止。這實際上為未來的法律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也防止了法律上的漏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了以租代征的協議有效嗎
2021-01-20單位能否構成非法采礦罪
2020-11-27行政賠償流程有哪些
2021-02-08二維碼有專利嗎
2020-12-14醉駕吊銷駕照后多久能重考
2021-03-01有限合伙承擔什么風險
2020-12-02如何認定車主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的責任
2020-12-22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對仲裁裁決書不服怎么辦
2020-11-11小區衛生差可以拒交物業費嗎
2020-12-29按揭房解押要多久
2020-12-24租客物品如何提存
2020-12-01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要辭職了領導不讓走怎么辦
2021-01-18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