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履行合同終止權的目的是什么履行合同終止權是為了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利益。本合同終止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一方無需承擔相應的合同責任,并要求對方賠償損失
,雙方可終止本合同:(1)由于不可抗力而無法實現本合同的目的
(2)在履行期屆滿前,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將不履行其主要債務
(3)一方延遲履行其主要債務,并在被催促后的合理期限內未能履行
(4)一方延遲履行其義務或犯下其他違約行為(五)法律第九十四條規定的其他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雙方可終止本合同:
(1)由于不可抗力而無法實現本合同的目的
(2)在履行期屆滿前,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將不履行其主要債務
(3)一方延遲履行其主要債務,并在被催促后的合理期限內未能履行
(4)一方延遲履行其義務或犯下其他違約行為(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二,我國現行合同法單方行使撤銷權的情況較之過去有了很大改善,充分吸收了兩大法系和國際公約的立法經驗,對合同解除的法律條件作了較為嚴格的限制。根據《合同法》第94條,一方當事人行使法定終止合同權利的情形有五種:
1。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預見、無法避免和無法克服的客觀現象。當這些客觀現象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時,任何一方均有權終止合同
2,預期違約不會履行主要債務
預期違約是從英美法系引入的一個概念,包括明示違約和默示違約。前者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屆滿時,一方明確表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其合同義務,后者是指在履行期屆滿前,一方表示不會以自己的行為履行合同義務。預期違約不僅侵犯了債權人的預期債權,而且破壞了合同紀律,影響了交易的正常進行。因此,除了違約責任外,法律還賦予守約方法律救濟的權利。救濟方式有兩種,即繼續履行和終止合同需要何種救濟,守約方有權選擇,但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只有當一方預期違約且未能履行主要支付義務時,另一方可以行使解除權,即一方僅以行為表示或表示不履行附隨義務或從屬支付義務的,另一方不能取得解除權。延遲履行主債務,經催促后在合理期限內未履行
當一方延遲履行其主債務時,另一方應給予債務人合理的寬限期。如果債務人未能在寬限期內履行其主要債務,則表明債務人有嚴重過失。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法律賦予債權人終止合同的權利。當然,這里所說的延遲履行是指主債務不會因為延遲履行而無法達到合同目的的情況。如果履行期限對債權人合同權利的實現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即主債務的遲延履行將無法實現合同目的,債權人可享有無追索權終止合同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下文討論的第4點)
4,根本違約無法實現合同目的
至于什么是根本違約,如上所述,有多種形式的根本違約導致合同目的的失敗,包括延遲履行、不完全履行、履行地點和方式與合同不符,嚴重影響合同訂立過程中預期的經濟利益。在債務人根本違約的各種情況下,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所期望的經濟利益無法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敦促債務人繼續履行義務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債權人可以不經催促直接終止合同。法律規定的其他解散情形
該規定是法律上的無底規定,立法者可根據社會現實適時作出擴張性解釋。迄今為止,《合同法》的具體規定規定,在以下三種情況下,雙方當事人有權單方面終止合同:
(1)在工作合同中,訂購方可以隨時終止工作合同。(合同法第268條)托運人在貨運合同中的單方撤銷權(《合同法》第308條)在傭金合同中,委托人或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傭金合同(《合同法》第410條)。在上述三種情況下,法律賦予一方或雙方單方面終止合同的權利,但如果給另一方造成損失,他們應承擔賠償責任
上述知識是小編對“履行合同”問題的回答。解除合同的權利是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利益。合同終止后,合同一方無需承擔相應的合同責任,并要求對方賠償損失。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訪問互聯網上的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施工沒砸到人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9單位申請工傷了是否可以起訴侵權人賠償
2021-03-03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
2021-01-26怎樣寫欠條
2021-03-25父母贈與是否可以附贍養老人的條件
2021-01-19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請求排除妨害的前提是什么
2021-03-20轉繼承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1鄰居間的土地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5員工有精神病怎么辦
2020-12-19勞動合同能隨意變更嗎?
2020-11-17什么關系構成勞動關系
2020-11-21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保險受益人的法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29保險經紀人是什么,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嗎
2021-02-10公眾責任險承保方案
2021-01-10雇主侵占雇員保險金 不當得利被判返還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