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同詐騙罪中,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第一位的,捏造事實、隱瞞事實、詐騙對方財產的犯罪行為是第二位的。如果認定非法占有目的可以在行為人合法取得對方財產后發生,無疑是因果關系時間序列的顛倒,導致“結果原因前”的邏輯錯誤,這與我國主客觀統一的刑法理論相違背,導致“客觀歸責”
首先,合同詐騙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只能發生在行為人犯罪之前,而不能發生在行為之后。從行為人犯罪的客觀過程來看,行為人的犯罪意圖來源于犯罪的前體,然后是以行為人的犯罪意圖為主導的具體犯罪行為。刑法之所以將行為認定為犯罪行為,不僅是因為該行為客觀上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而且是行為人主觀惡性(犯罪)的體現。也就是說,刑法對犯罪行為的認定必須遵循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行為人以合法取得對方財產后的非法占有為目的,其先前取得不能視為合同詐騙罪。由于行為人在獲得行為前不具備非法占有目的,不可能實施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欺詐行為,屬于合同詐騙罪;由于行為人沒有客觀犯合同詐騙罪,因此不能認定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如果符合其他犯罪的構成,則可以對其他犯罪進行處罰
其次,認為后續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改變先前行為的性質的觀點與因果關系的邏輯鏈相反。犯罪故意與犯罪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犯罪意圖是第一位的,犯罪行為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說,在合同詐騙罪中,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第一位的,捏造事實、隱瞞事實、詐騙對方財產的犯罪行為是第二位的。如果認定非法占有目的可以在行為人合法取得對方財產后發生,無疑是因果關系時間序列的顛倒,導致“結果原因前”的邏輯錯誤,這與我國主客觀統一的刑法理論相違背,由此產生的“客觀歸責”
可以看出,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是事前意圖或過程中意圖,而不是事后意圖。在故意行為中,行為人在非法占有目的之前取得對方財產的行為不能認定為合同欺詐,只有在非法占有目的之后的行為才能認定為合同欺詐。因此,事件中的意圖和事先的意圖在性質上是相同的。它們都出現在犯罪行為之前,但處于合同訂立和履行的不同階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不到十級如何處理
2020-11-26私營企業要求的最低人數是多少
2021-01-04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只有繼承公證書沒有過戶的房產能抵押嗎
2020-12-10單位讓員工帶病加班是否違反合同法
2021-02-27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飛機航班延誤賠償標準
2020-11-08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汽車沒買保險交警查到會怎樣處理
2021-02-26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過期了怎么辦呢
2020-12-30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類有哪些
2021-01-17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協議條款不合法影響轉包效力嗎
2020-11-12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2021-02-24拆遷補償規則是否完全“政策”說了算
2020-12-10統一進行舊房改造,有補助嗎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