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224條規定了合同詐騙罪。所謂合同詐騙罪,是指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各種捏造事實、隱瞞事實真相的手段,大量詐騙對方財產的行為。合同詐騙罪成立后,對合同的效力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理論界對這一問題的參與較少,但這一問題對當事人的利益有很大的影響
鑒于此,筆者擬在1997年刑法實施前對這一問題作一簡要的探討,《中國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因欺詐而實施的民事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1993年《經濟法》第7條規定:“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無效。”由此可見,合同詐騙罪一旦成立,合同當然無效。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合同詐騙罪成立后,合同當然應當無效。筆者認為,雖然這一觀點并不十分合理,但在我國《合同法》實施前作出這樣的決定應該說是合法的。但是,中國的合同法對欺詐訂立的合同作了更加合理的規定,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該法第54條第3款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或者利用對方的危險,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訂立合同的,受害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也就是說,由于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并不自動無效。受害方有權要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或變更合同,或繼續履行合同。只有在“一方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合同自然無效。這里,懲罰只是刑法的手段,保護是刑法的目的,不能以懲罰為目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被害人的利益,是解決合同詐騙罪成立后合同效力問題的根本出發點。筆者認為,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應當屬于除損害國家利益以外的其他合同,這樣更有利于保護被害人。因為在許多情況下,例如上面的例子,命令欺詐者承擔違約責任比在合同被宣布無效后命令他承擔責任對受害者更有利。如果違約責任的形式包括損害賠償、責任等,并且當合同被宣布無效時,受害人不能根據有效合同要求欺詐人承擔上述民事責任。如果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被認定為無效合同,法院可以在不考慮被害人意見的情況下主動宣布合同無效,從而剝奪被害人選擇有利補救措施的權利,這對被害人極為不利
因此,為了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意志自由,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對于合同詐騙罪成立后的合同,如果被害人認為合同的繼續有效對其有利,可要求繼續履行或變更合同;認為適用違約責任對自己有利的,可以要求在合同確認有效時責令欺詐人承擔違約責任;如果認為合同的持續有效性對其不利,可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同時,將合同詐騙罪成立后的合同作為可撤銷合同處理,也有利于維護交易安全,增加交易,增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解除合同關系和返還財產而造成的財產損失和浪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醫療事故鑒定要哪些材料,鑒定書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0律師如何協助追賬
2021-03-14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司法救濟
2021-02-28倉單質押有哪些風險,應該如何去防范
2021-03-11破產人無財產可供分配了該怎么辦
2020-12-16大學生校園貸事件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5蓄意造假做偽證如何處罰
2021-01-24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賣房合同代理簽字成立嗎
2021-02-06小孩在超市受傷,超市一定要負責任嗎
2020-12-02買方賣方仍應支付中介費嗎
2020-11-29工廠集資房屬什么性質
2020-11-12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口頭約定變更勞動合同,其效力如何
2020-11-11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可以約定幾次試用期
2021-01-11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