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0年5月,a公司與持有假大學文憑的a簽訂了為期三年的雇傭合同,約定月薪3000元。2001年2月,a公司向a發出解雇通知,以a持有的文憑是假的為由提前終止雇傭合同。A要求A公司賠償。a公司在2個月內只支付了1500元的工資。為此,a向法院提起訴訟
[評估]
經審理,法院認定:a以欺騙手段與a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雙方簽訂的合同無效。但是,a已經為公司安排的工作支付了勞動報酬。a公司調整a的工資沒有法律依據。a公司已支付1500元人民幣,為期2個月。A要求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賠償請求不被支持
中國勞動法和相關司法解釋沒有提及因工人欺詐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的法律責任規定。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勞動合同法》已經完善,該法規定,如果勞動合同無效,根據法院對本案的判決,過錯方,無論是雇主還是工人,均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雖然勞動合同的無效是由于員工的欺詐行為造成的,法院仍責令用人單位按照A公司原安排的崗位工資標準支付員工工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2001年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勞動合同解除后被確認無效的,用人單位一般可以參照用人單位同期、同工種、同崗位的工資標準,支付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勞動合同法》第28條與本解釋相近,該解釋規定,如果合同被確認無效,對勞動者的補償金的計算方法應符合現行相關立法和司法實踐。無論是誰導致勞動合同無效,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都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如果工人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存在欺詐行為,工人將承擔的唯一法律后果是與雇主建立的勞動關系不受法律保護,工人將不承擔對雇主的損害賠償責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適用于本案,法院的裁決可能會完全不同
適用于法院判定勞動合同無效的法律是《勞動法》第18條第1款第2項,即以欺詐、威脅的方式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根據該規定,如果勞動合同的任何一方在簽訂合同時存在欺詐行為,則勞動合同無效。
根據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勞動合同法》第26條第1款,欺詐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但是,對于無效合同,法律責任第86條規定過錯方應承擔賠償責任。根據這一規定,在這種情況下,雇主可以對工人提起反訴
作者:益陽縣人民法院董勝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是否可以免除滯納金
2021-02-23財產損失鑒定報告需要提供的資料清單有哪些
2021-03-13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申請先予執行的裁定時間
2020-12-07強制執行怎么申請拘留
2021-03-24西安市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有哪些
2021-01-02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試用期想辭職不給辦離職手續怎么辦
2021-03-21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如何進行
2020-11-14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9土地經營權是怎樣抵押的
2021-03-12修建機場多少米之內屬于拆遷范圍
2021-01-24合景泰富分食佛山舊城改造大蛋糕
2021-01-03什么是棚戶區,房子很新按照棚戶區改造合理嗎
2021-02-05租賃的商鋪經營被拆遷有什么損失
2021-01-11小產權房拆遷或貨幣補償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