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生效的條件是什么?《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具體如下:
1行為人在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的行為設定民事權利或義務的能力。作為民事法律行為,只有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才有資格訂立合同;無相應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但是,無相應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通過法定代表人訂立合同。行為人相應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訂立合同的行為人在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意思表示能力,而不是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這也表明行為人可以是或不是合同的一方,也就是說,行為人可以是與合同一方相同的人,或者存在不一致性。意思表示是真實的
意思表示是真實的,意思表示人,即意思表示的行為人,應當真實地反映其內在效果意義,即當事人的內在意志與外在意義的一致性是真實的
3。它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該要素針對合同的目的和內容。合同的目的是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希望達到的效果。合同內容是指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客體。即使合同的效力存在其他要件,合同的目的或內容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合同也將無效。雖然我國合同法奉行合同自由原則,即當事人可以自由協商和確定合同內容,但當事人的自由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制。合同何時生效根據合同法,合同在承諾生效時生效。合同的生效時間因合同類型而異。非邀約合同的,受要約人表示的承諾生效的時間為合同生效的時間。當事人依法辦理特定手續,交付標的物后,方可訂立正式合同。書面合同生效有兩種情況:一是法律或者當事人對合同生效的程序沒有特別規定或者約定,當事人以合同形式訂立合同的,經雙方簽字或者蓋章后生效。當事人以信函或者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要求在合同生效前簽署確認書。本合同自確認書簽署之日起生效。第二,如果法律或當事人對合同的成立程序有特殊規定或約定,則完成規定或約定的時間為合同生效的時間
如果合同要生效并具有法律效力,則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主體合格,內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實。否則,合同無效。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內容,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咨詢律師。我們將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耐心為您解答法律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10級傷殘能賠到多少錢
2021-01-20開車不小心撞到人被起訴產生的費用可以理賠嗎
2021-03-26轉賬支票可不可以掛失止付
2021-01-20單位集資房能否私下轉讓
2021-02-14勞務合同可以進行競業限制嗎
2020-12-16非試用期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19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意外險報銷的概念是如何的
2021-03-22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事故中汽車失火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2-19存款保險的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22車禍保險賠付多少錢
2020-11-24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有哪些
2021-02-2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包方可以用嗎
2021-02-08拆遷補償可以選擇回遷房嗎
2020-11-17營業房遇拆遷,租戶怎么補償
2021-01-03拆遷紅線范圍內可以權屬爭議嗎
2020-11-20拆遷補償是怎樣計算的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