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賠償糾紛案原告:安業(上海)有限公司被告:陳于2005年6月30日,原告作為勞動使用者,被告作為勞動工人,簽署了《勞動條例》,而案件外的勞務輸出服務中心作為勞務輸出公司,《勞動條例》規定,勞務人員是與勞務輸出公司建立勞動關系的員工。此后,三方多次續簽《勞動服務規則》,上次《勞動服務規則》約定的勞動服務期限為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2008年3月31日后,被告仍在原告辦公室工作,但三方均未續簽《勞動規則》,原告和被告沒有直接簽訂勞動合同。2008年4月25日,原告解雇了被告,被告于當日離開原告公司。2008年5月11日,被告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原告支付11000元經濟補償金和5500元額外經濟補償金的50%。上海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于2008年9月24日裁定,原告在一個月的通知期內向被告支付960元,且不支持被告的其他索賠
被告在2008年4月前12個月的平均月工資為1601.05元。原告已支付被告截至2008年4月25日的工資,并已向被告支付相當于半個月工資的800.53元經濟補償金
在申請仲裁時,被告未經一個月通知,未要求原告支付補發工資,在仲裁聽證期間,被告沒有增加請求。原告與案外勞務輸出服務中心曾簽訂一份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合同約定原告使用勞務輸出服務中心出口的140名勞務人員(被告屬于140人范圍),并同意合同服務費由原告通過上海國內勞務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已向上海一家國內勞務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支付了相應的管理服務費。2000年8月10日,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批準某勞務輸出服務中心上海辦事處在安徽省從事勞務輸出活動。,聲稱被告被要求在一個月的替代提前通知期內不支付960元的工資
被告陳辯稱,他要求原告向被告支付11000元的經濟補償和11000元的額外經濟補償;原告被責令在不提前一個月通知的情況下支付2000元更換期費用
[判決]
法院認為,2008年4月1日之前,被告是一名勞務工,作為勞務輸出公司被運送到原告從事勞務活動。被告與勞務輸出公司存在勞動關系,與原告不存在勞動關系。因此,法院不接受被告的要求,即經濟賠償應根據原告的實際工作年限計算。自2008年4月以來,原告和被告均未更新勞動規則。被告實際在原告工作,原告還向被告支付勞動報酬。事實上,雙方已經建立了新的雇傭關系。原告于2008年4月25日將被告解聘,被告對雙方解除勞動關系無異議。作為一名非派遣工人,被告在原告工作不到一個月。現原告已按被告的平均工資向被告支付了半個月的經濟補償。因此,法院不支持被告要求原告支付11000元經濟賠償金的主張。被告還要求原告額外支付11000元的經濟賠償金,但原告沒有拖欠被告的經濟賠償金,因此在2008年4月1日至4月25日期間不支持被告的請求,建立勞動關系應在原告與被告協商期間。在談判期間,原告沒有義務與被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這不是勞動合同應當訂立但不應當訂立的情況。因此,被告要求原告在不提前一個月通知的情況下支付更換期工資的請求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在沒有被告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原告不需要支付更換期的工資。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四十七條、第九十七條第一款、《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四十條第二款,判決如下:
I被告陳某要求原告某工業(上海)有限公司支付11000元經濟賠償金和11000元額外經濟賠償金的請求不成立
II。被告陳某稱原告某工業(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一個月通知支付2000元補發工資的主張不成立
[法理分析]
本案涉及勞務派遣問題,主要在《勞動合同法》中規定。從《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可以看出,勞務派遣是指勞務派遣機構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被派遣勞動者向用工單位(即實際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系,而勞務支付的事實發生在被派遣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勞務派遣的顯著特點是用工與用工分離
與本案相關,案外勞務輸出服務中心為勞務派遣機構,原告為用工單位,被告為勞務人員。三方于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31日簽訂本合同。自2008年3月31日起,一家外人勞務輸出服務中心不再與被告簽訂合同,即雙方從此不再存在勞動關系,被告于2008年4月1日至2008年4月25日與原告共事,原告默認接受。原告直到2008年4月25日才提出解除被告的職務。在2008年4月1日至2008年4月25日期間,原告和被告在先前的勞務派遣關系中不再處于“雙方均無勞動關系”的情況,之前,外人勞務輸出服務中心與被告之間僅存在勞動合同關系,而被告與原告之間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但自2008年4月1日起,境外勞務輸出服務中心不與被告續簽勞動合同,原告與被告實質上存在直接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期限自2008年4月1日起計算。因此,在本案審理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10條第2款的規定,法院不接受被告關于經濟補償應根據原告的實際工作年限計算的主張是正確的:“如果建立了勞動關系,并且有書面協議未同時簽訂勞動合同的,應在入職之日起一個月內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可以看出,本月實際上是簽訂勞動合同的協商期,但并不意味著用人單位可以在本月內隨意解雇工人。在解雇工人的情況下,雇主仍需支付經濟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每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不足六個月,應向工人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本案情況是被告在原告單位工作不到六個月。因此,原告應向被告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現原告已按被告的平均工資向被告支付了半個月的經濟補償。因此,法院不支持被告要求原告支付11000元經濟賠償的主張是正確的,而所謂11000元的額外經濟賠償是毫無根據的,被告向法院提出上訴,要求原告在不提前一個月通知的情況下支付2000元的更換期費用。在本案中,《公約》第40條第2款沒有法律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利用支付寶與銀行卡的綁定盜刷銀行卡構成何罪
2021-03-02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的有選舉權嗎
2020-11-09沒有借條怎么起訴呢
2020-11-27新三板定向增發涉及哪些制度問題
2021-03-13子女對老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4兩個以上法院有管轄權如何處理
2020-12-26發生交通事故,警察怎樣劃分責任歸屬
2020-12-21高校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公司破產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本案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6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06面包車拉貨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1-01-31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私人土地轉讓協議書范本包括哪些條款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