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在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支付給勞動者。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給予勞動者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具體標準如下:
1.工作年限計算標準: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不足六個月的,按半個月工資作為經濟補償,注意這里是“本單位工作年限”,不是“本單位連續工作年限”。稍加改動就可以看出,勞動合同法中工作年限的計算不再局限于“連續工作年限”,即使勞動關系中斷,工作年限也可以合并計算。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秳趧雍贤ā芬粤鶄€月為分界作了不同的規定。工作時間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對于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比以往一年一遇的規定更加公平合理,用人單位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調整仍不能勝任工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根據新法,這兩種情況的經濟補償沒有12個月的期限
(3)工資計算基數:根據《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勞保發〔1994〕481號)的規定,經濟補償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勞動合同法》簡化了工資的計算標準,規定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這里的工資是指勞動者應得的工資,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實踐中,許多用人單位以勞動者所謂的“最低工資”或“基本工資”作為工資計算基數是錯誤的,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當地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三倍的,經濟補償金標準為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經濟補償金支付期限最長不超過12年。在這里,《勞動合同法》只對高收入人群的經濟補償年限和補償基數進行了限制,而對普通勞動者沒有限制。勞動者的月工資不超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當地勞動者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的,關于如何計算勞動報酬,沒有“三次”和“12年”的計算上限,希望我能幫助您。實踐中,只有符合法律規定,勞動者才能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相應的賠償金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看守所的行為違法會導致司法賠償嗎
2020-11-27股權轉讓糾紛案件如何舉證
2020-11-25勞動監察什么情況下會出調解書
2021-01-17申請對工傷認定的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
2021-03-12婚姻法中對于現役軍人的特殊保護有哪些
2021-01-14趙**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1-01-02侵害人身權原告代理意見
2021-02-02老人不堪忍受長子常年家暴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2021-02-21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法院可以調取微信聊天記錄嗎
2021-01-24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勞動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2021-01-05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經濟性裁員 如何才算合法
2021-03-2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沒在現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保險合同各條款的變更和更正
2021-01-24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