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辭職時,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辦理辭職手續。
勞動合同終止時,用人單位應當出具勞動合同終止證明,并在15日內為職工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職工應按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補償金在交接結束時支付
用人單位應將解除的勞動合同至少保存兩年備查
辭職程序如下:1.原則上,員工應提前30天向人事行政部提交書面辭職報告,并領取辭職單。人力資源部;行政部對離職員工進行離職面談,了解離職原因并做好記錄
2.按《離職手續表》辦理相關手續:
(1)離職員工應將《離職手續表》交部門負責人簽字。部門負責人以上職位由總經理簽字
(2)離職員工所在部門的助理從離職員工手中收回工作許可證、員工手冊、工作服和辦公用品,助理確認交齊后簽字確認。(3)財務部檢查離職員工和公司是否存在財務欠賬(包括借款項目和出差報銷),如有欠賬,無拖欠,當場歸還,財務部應在辭職表上簽字確認
(4)在辭職表上簽字后,人力資源部;行政部向職工下發《關于與XX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5)人事行政部安排職工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解除勞動關系備案手續;根據備案審計意見,終止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社會保險關系;同時,對離職員工的公積金進行封存。原員工需要轉存公積金的,由人事行政部根據原員工提供的新賬戶轉存。需要提取公積金的,由員工本人辦理
(6)人事行政部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30日內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待遇審核手續(7)人事行政部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和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關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一個與民法相分離的法律部門;這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規定規范了工會、用人單位和職工之間的關系,保護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勞動法是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最新立法是2008年《勞動合同法》),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有力武器,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規則,通常需要通過一套制度來實施。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制度會以不同的方式闡述人們的合法權利和義務。區分它們的方法之一是將它們分為歐洲法系和英美法系。一些國家的法律會以宗教法為基礎,至于“辭職工作交接部門如何簽字”的問題,辭職后有關部門會做好交接工作,需要簽字,但并不復雜,很快就會完成。離職時,拿的工資不能少于1分,社保部門也要做好調劑準備。您可以在律霸咨詢律師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征地拆遷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1-02-23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13股東不配合公司如何分立
2021-03-06商標轉讓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17醉駕五年能減刑嗎
2021-03-20婚前財產婚后購買房屋算婚后財產還是婚前
2020-12-17子女贈予父母的房產可以變更回來嗎
2020-11-30生活不困難也能索要贍養費嗎
2020-11-28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不服交通事故認定,能否提起訴訟
2020-12-29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交通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1-03-15侵犯姓名權無財產損失是否需要賠償
2021-03-25競業限制承諾書有效嗎
2021-02-26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法律對產品責任保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1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新《保險法》增強了保險的保障性
2021-02-25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保險公司拒賠通知書怎么寫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