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仲裁裁決在訴訟中的效力一方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向法院提起訴訟。經審理,法院認為仲裁裁決正確的,或者因錯誤受到損害的被告不提出反訴的,在實踐中,有的按照駁回原告的請求處理,認為駁回后,原仲裁裁決生效,當事人可以向法院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但并不意味著法院程序是仲裁程序的延續,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法院應當對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所涉及的民事關系進行全面審查,最終判決是這種全面審查的邏輯結果。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后,仲裁裁決不再生效。如果仲裁裁決有強制執行內容,即使原告的主張不合理,仲裁裁決中具體的強制執行內容也必須以判決書的形式表述,否則就無法確定強制執行的依據
我們認為,在實質性處理上,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仲裁裁決無效,應當直接裁決。需要注意的是,原告在此類案件中的起訴具有特殊性,即不要求被告賠償損失,而只是要求法院確認無需賠償被告。那么,法院的審判應該以原告是否應該賠償被告、賠償多少為依據,而不是以原告打官司(被告沒有反訴時)、不僅沒有得到賠償為自相矛盾的概念,(2)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中的某些事項不服的,根據我國《勞動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以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的效力為準,勞動爭議仲裁是勞動爭議案件進入訴訟程序的前置程序。當事人不服勞動仲裁裁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勞動爭議仲裁不予生效。然而,勞動爭議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后,由于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又面臨著新的問題。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上訴,不起訴”原則,人民法院只能審理對部分勞動爭議仲裁裁決不服的當事人的請求,不能同時審理勞動爭議案件,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對勞動部《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通知》的批復明確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仍應當以爭議雙方為當事人,不得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或者第三人。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不含撤銷或者維持仲裁決定的內容。根據這一規定,人民法院對勞動爭議案件的判決、裁定、調解中當事人未提起訴訟的勞動爭議仲裁裁決部分,不能作出維持仲裁裁決的內容。因此,當事人對一些尚未提起訴訟的勞動爭議仲裁裁決,將失去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依據。如果人民法院同時審理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的全部內容,不僅解決了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部分內容的問題,而且違反了民事訴訟法“無訴無因”的原則。為適應審判實踐需要,《解釋》第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對裁決書中的部分事項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審判工作中,應同時審理和處理勞動仲裁裁決書的全部內容。(3)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書,向人民法院起訴后撤訴的,仲裁裁決書的效力如何,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涉及勞動爭議訴訟尚未進入實質性處理時,如何確定仲裁裁決的效力,以及法院是否應當給予明示裁決的效力。一種觀點認為,人民法院決定撤訴后,應當明確恢復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一種觀點認為,人民法院決定撤訴后,裁決的效力不應由司法裁決確認,而應由仲裁裁決本身確認。對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精神,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裁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后,裁決無效,但當事人申請撤訴。人民法院批準撤回訴訟的,原仲裁裁決自人民法院裁定送達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原因在于人民法院生效判決具有既判力,生效判決確認的事實具有確定性。與生效判決確認的事實相反的事實,不能作為任何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法律文書的前提和依據。因此,以事實認定為基礎的與生效判決相違背的仲裁裁決當然不具有法律效力,這是生效判決既判力間接法律約束力的必然結果
(4)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向法院提出新的請求,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請求的范圍和申請仲裁的時間可以增減。對此,我們認為應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堅持先判后決的原則;二是堅持訴訟方便原則。新的訴訟請求與仲裁申請中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勞動關系相同,增加的訴訟請求與爭議有關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處理,不需要先判決后審理。因為仲裁程序只是訴訟程序的前置程序和必要程序,但終究不是訴訟程序。在審判實踐中,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即法院不能同時審理未定事項,必須回到仲裁階段,這也增加了當事人的訴訟負擔。當事人補充的請求與爭議有關,但請求是獨立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先申請仲裁(5)對上述判決中勞動仲裁裁決的處理,人民法院不得在判決中對勞動爭議仲裁裁決的效力作出評論,但用人單位作出的辭退、撤職、辭退勞動者的決定有錯誤的,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直接解除勞動合同,但判決主體不應當關注仲裁裁決的正確性。追繳勞動報酬、撫恤金、醫療費、工傷保險金、經濟補償金、培訓費等有關費用,支付金額不當的,(六)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和調解書,被申請人提供證據證明勞動爭議裁決書、調解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經核實,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可以不執行裁決:一是裁決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范圍,二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第三,仲裁員在仲裁案件時玩忽職守,枉法處理。第四,人民法院認為執行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是違反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告知當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書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我們認為勞動仲裁和訴訟都是國家授權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活動,它們不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勞動爭議訴訟不應涉及仲裁的正確性,也不存在對勞動爭議進行司法審查的義務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股份轉讓書怎么寫
2021-03-01車禍對方死亡了我會被拘留嗎
2021-01-0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一
2021-02-03擔保公司怎樣才能是抵押權人
2020-12-2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夫妻共同債務包括什么,婚前債務是自行承擔嗎
2021-01-14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別
2021-03-19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是多少
2021-03-02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021-03-19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1-20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老人去世后房產繼承交稅嗎
2021-02-06試用期離職提前七天通知違法嗎
2021-03-01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三)
2021-02-20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保險合同采取的形式包括什么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