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仲裁庭根據其職權在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調解,在仲裁實踐中占很大比例。但這樣一來,當事人自愿調解的權利就不能得到充分尊重,當事人對行使仲裁權的仲裁員往往有敬畏和服從的思想,當事人往往會考慮自己的態度,因此,一些不愿調解或不了解法律規定的當事人,由于仲裁員的態度或自身的無知而接受調解,使當事人無法從自身利益出發啟動調解程序,而不利于真正實現自愿調解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確立當事人適用原則。當事人對仲裁程序的開始、進行和終止享有完全的處分權。因此,啟動調解程序也應該由當事人自己來進行。當然,這并不排除仲裁員根據職權的主動性。雙方當事人到庭后,仲裁員可以直接告知當事人可以申請調解。雙方當事人有調解意向的,可以提交申請調解的書面材料,也可以由仲裁庭記入卷宗,或者在仲裁機構提供的格式調解申請書上簽名,規范仲裁調解程序的啟動,嚴格限制仲裁員濫用職權,調解應當遵循自愿原則。從理論上講,在調解過程中,仲裁員的身份應該是主持調解程序的調解員。但事實上,仲裁員具有潛在的強制力,因為他同時具有裁判的身份。仲裁員的強制力對當事人是否愿意調解、達成何種調解協議也有潛在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表現為較為隱蔽的方式,如反復勸說當事人接受調解,作出讓步達成調解協議;這意味著如果當事人不接受調解,裁決的結果將對他們不利;等待。以上種種行為都可能使當事人違背真實意思接受調解,導致事實上的非自愿調解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嚴格遵守法律。當事人申請仲裁并愿意通過調解解決爭議,主要是因為仲裁機構和仲裁員是專門的機構和人員。雙方相信他們處理爭端會更公平。仲裁庭作出的調解書可以達到與裁決書相同的結果。因此,仲裁員應當按照法律規范進行調解,雖然調解協議可能是當事人妥協讓步的結果,但妥協讓步是當事人自行處理權利的行為,體現了當事人的意愿。因此,仲裁員指導當事人達成協議的標準應當是向當事人提出指導意見,并試圖縮小二者與仲裁裁決結果的差異,確立仲裁員協助調解原則,仲裁調解程序是仲裁與調解相結合的程序,其中心應是調解。調解程序的核心是仲裁員依法進行調解的原則。仲裁員不應凌駕于當事人之上,而應作為獨立的中立人參與調解。他對此案的干預是基于當事人的信任,而不是國家權力的授予。他的干預是有限的,具有啟發性的,不應該是全面的。目的是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促成和解,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因此,仲裁員在調解過程中應處于中立、公正的地位,并應居中主持調解為了更有效地提高仲裁效率,應設定嚴格的時間限制,以防止長期調解失敗或拖延的發生。具體而言,應當明確調解的起止時限。逾期不能達成調解協議的,不予調解,仲裁員應當根據案件審理情況及時作出裁定,確立當事人申請重新調解的權利,有調解遺漏事項未經調解或者沒有具體調解的,應當允許當事人選擇向仲裁委員會申請重新調解綜上所述,仲裁調解在解決人事糾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事糾紛由沖突走向和諧是解決人事糾紛的最佳途徑。在今后的人事爭議仲裁中,要不斷發揮仲裁調解的優勢,不斷完善仲裁調解的操作程序,如何完善仲裁調解機制,更好地發揮仲裁調解在人事糾紛中的作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調解是仲裁庭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主動進行的,在仲裁實踐中占很大比例,但這樣一來,當事人自愿調解的權利就得不到充分尊重,當事人通常對行使仲裁權的仲裁員有敬畏和服從的觀念。因此,當仲裁員要進行調解時,當事人往往會考慮自己的態度,因此,一些不愿調解或不了解法律規定的當事人會因為仲裁員的態度或自己的無知而接受調解,這使得當事人不能從自身利益出發啟動調解程序,不利于真正實現自愿調解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確立當事人適用原則。當事人對仲裁程序的開始、進行和終止享有完全的處分權。因此,啟動調解程序也應該由當事人自己來進行。當然,這并不排除仲裁員根據職權的主動性。雙方當事人到庭后,仲裁員可以直接告知當事人可以申請調解。雙方當事人有調解意向的,可以提交申請調解的書面材料,也可以由仲裁庭記入卷宗,或者在仲裁機構提供的格式調解申請書上簽名,規范仲裁調解程序的啟動,嚴格限制仲裁員濫用職權,調解應當遵循自愿原則。從理論上講,在調解過程中,仲裁員的身份應該是主持調解程序的調解員。但事實上,仲裁員具有潛在的強制力,因為他同時具有裁判的身份。仲裁員的強制力對當事人是否愿意調解、達成何種調解協議也有潛在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表現為較為隱蔽的方式,如反復勸說當事人接受調解,作出讓步達成調解協議;這意味著如果當事人不接受調解,裁決的結果將對他們不利;等待。以上種種行為都可能使當事人違背真實意思接受調解,導致事實上的非自愿調解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嚴格遵守法律。當事人申請仲裁并愿意通過調解解決爭議,主要是因為仲裁機構和仲裁員是專門的機構和人員。雙方相信他們處理爭端會更公平。仲裁庭作出的調解書可以達到與裁決書相同的結果。因此,仲裁員應當按照法律規范進行調解,雖然調解協議可能是當事人妥協讓步的結果,但妥協讓步是當事人自行處理權利的行為,體現了當事人的意愿。因此,仲裁員指導當事人達成協議的標準應當是向當事人提出指導意見,并試圖縮小二者與仲裁裁決結果的差異,確立仲裁員協助調解原則,仲裁調解程序是仲裁與調解相結合的程序,其中心應是調解。調解程序的核心是仲裁員依法進行調解的原則。仲裁員不應凌駕于當事人之上,而應作為獨立的中立人參與調解。他介入此案是基于對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信任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技巧
2021-01-18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8房屋租賃是物權處分嗎
2020-11-25工亡賠償的勞動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1-02-18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企業會遇到哪些常見的合同欺詐行為
2021-01-28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買房注意購房合同的九個看點
2020-11-27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試用期不合格也不肯離職怎么辦
2020-11-18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車被縱火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23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保險公司財產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