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不同意解散的,如何處理
公司法第四十三條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由公司章程規定,除本法規定外,股東會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合并、分立的決議,公司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新《公司法》規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其他原因因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而解散的;(2)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定解散的;(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解散的;(4)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第五條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解散公司。通過對新舊《公司法》的比較,公司解散的規定有下列重大變化:一是公司解散的事由合并。原來的規定是分散的,現在合并成一個規定。第1-3項為任意解散,第4-5項為強制解散。這樣的規定可以讓人一目了然,對公司的解散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第二,新規將一項責令關閉擴大到三項,即依法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撤銷。對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公司營業執照的行為,原《公司法》沒有明確規定是否責令關閉。在實踐中,存在著一種爭吵現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了該公司的營業執照。公司想進入清算程序嗎?誰發起并負責清算程序?因此,一些公司沒有進行清算,其債權和債務沒有得到解決。依法有權責令關閉的,可以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政府部門,但只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才有權吊銷營業執照解散是否導致公司法人資格的終止,各國情況不盡相同在英國,解散意味著公司人格的終止。在我國,解散意味著公司人格的終止。美國、日本和歐洲大陸國家也是如此,這只會導致清算程序。只有在清算結束后,公司的法人資格才會消失。進入清算程序除因合并、分立解散外,其他解散需要清算。通過清算,終止被解散公司現存的法律關系,分配剩余財產,消除其法人資格。公司仍然存在,但應停止活躍的商業活動p>
在清算期間,公司存在,但不應開展積極的經營活動,即其活動僅限于與清算有關的事項。在某些情況下,公司的解散仍然可以恢復。在日本經批準自行解散的公司,應當在清算結束前由股東大會決議恢復營業。德國也是,如果想解散公司的法人不同意,該怎么辦?公司解散必須符合相應條件。如果符合解散條件,即使法定代表人不同意,也無法進一步阻止。如果你想解散公司,法人不同意,你不知道后續處理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你應該找律師指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執行沒有錢怎么辦
2021-02-25小程序可以申請專利嗎
2021-01-06哪些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負擔
2021-02-13交通肇事死亡逃逸的認定
2020-12-29如何判定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2021-02-03合同保全有哪些功能
2021-02-25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法院保全房產能不能過戶
2021-01-17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有關保險的"法律常識"
2021-01-28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區別
2020-12-09“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1-18副駕駛人員跳車身亡保險公司應按照什么標準賠償
2020-12-02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