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的基本規定,任意撤銷權是指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前,根據自己的意愿撤銷贈與的權利。《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贈與人可以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前撤銷贈與”。撤銷權是贈與人依法單方面享有的權利。贈與人行使撤銷權的時間為贈與財產權利轉移前,一般在標的物交付前。捐贈財產需要辦理登記的,應當辦理登記手續。贈與人任意行使撤銷權后,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贈與人不承擔給付責任。第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享有撤銷權的主體僅限于贈與人,而非受贈人。雖然受贈人在接受贈與財產之前有權拒絕接受贈與,但拒絕接受贈與的權利不能稱為解除贈與合同的權利,因為解除權是形成權,其基本內涵是權利人根據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消失,而受贈人拒絕接受贈與財產的行為不能產生撤銷權所造成的法律后果。第三,贈與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條件贈與人的撤銷權不是無限的。為了維護合同的嚴肅性,法律規定,贈與人撤銷贈與具有條件性和相對性。贈與人撤銷贈與應當受下列限制:
1。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的,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捐贈財產的部分權利已經轉移的,捐贈人只能注銷尚未轉移的部分,不能注銷已經轉移的部分。
對于動產,贈與人可以在贈與前取消贈與。對于不動產,在權利轉移登記前,贈與人可以解除贈與。至于物權,根據法律規定,無論是權利轉讓以登記為生效要件,在物權交付前還是權利轉讓登記前,贈與人都可以撤銷贈與。捐贈人的可撤銷贈與,不得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和道德義務。由于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捐贈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如果捐贈人可以隨意取消捐贈,這是違反社會秩序和良好習慣的。有道德義務的禮物是指基于道德情感的禮物。如果任由贈與人隨意取消贈與,不僅不符合道德,還會給受贈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因此,無論當事人以何種形式訂立贈與合同,贈與人都不能撤銷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和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根據《公益捐贈法》的規定,“社會公益”的內容包括以下內容:(一)救災、扶貧、扶助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和個人的活動。(2)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和體育。(3) 環境保護和社會公共設施建設。(四)其他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社會公益事業。贈與人撤銷贈與僅限于未經公證的贈與合同。
在這種合同中,贈與人的贈與意圖在法律上要慎重考慮,不存在沖動性對價的問題。如果任由贈與人隨意取消贈與,不僅嚴重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而且蔑視公證的嚴肅性。因此,贈與合同經公證的,不能撤銷。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入職合同是不是勞動合同
2020-12-16在國外結婚可以在中國領結婚證嗎
2021-01-27繼父贍養糾紛贍養費
2021-03-05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建筑施工噪聲管理有哪些規定
2021-03-20職工骨折單位能辭退嗎
2021-03-06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休病假多久就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交通全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17保險公司不賠付車險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26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賠
2021-02-27贈予和買賣都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3土地流轉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3征地申請需要公開哪些文件
2021-02-18公司拆遷補償工資怎么算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