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發商的欺詐行為有哪些?
商品房作為商品之一,受市場因素的影響,買賣雙方協商買賣。它屬于消費者生活消費需要購買和使用的商品,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因此,房地產糾紛也應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自然,如果開發商在售房過程中有“弄虛作假”行為,按照第四十九條的規定,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增加的賠償金額應當是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格或者接受服務成本的兩倍。但在實際的房地產糾紛中,有不少人認為開發商在售房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要求雙倍賠償,但勝訴者寥寥無幾。究其原因,是對商品房銷售“欺詐”的認識存在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下列情形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在銷售現房時,假冒偽劣的房屋被當作合格甚至優質的房屋銷售;
2。出售現房時,故意隱瞞房屋真實面積,以牟取暴利;
3。一般合格的房子都是假扮優質工程,以此騙取優質工程的漲價;
4。明知不能進入房地產市場公開銷售的,予以出售。以虛假的最低投標價、清算價等欺騙性價格出售房屋的;
6。故意隱瞞開發商的真實身份,或者以其他開發商的名義出售房屋;
7。雇傭他人誘騙銷售;以及
8。
開發商在商品房銷售過程中有上述情形的,開發商故意或者故意的,買受人可以以開發商有欺詐行為為由,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要求雙倍賠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九條規定,有下列五種情形之一的,購房人可以要求退還已付的購房款和利息,賠償損失:(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的;(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將該房屋出售給第三人的;(三)故意隱瞞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四)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抵押的事實;(五)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賣給第三人或者房屋已搬遷補償的事實。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級醫療事故是指什么情況及相關賠償
2021-03-05涉嫌貪污罪會判死刑嗎
2021-03-23將小說改編成動漫出版都需要什么授權
2021-01-10債權人申請破產流程
2021-02-13經濟犯假釋流程是什么
2021-03-05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沒有簽訂競業限制協議能否追償
2020-11-16主債權還沒成立,擔保合同還成立嗎
2021-01-13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私人教育機構離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0-11-27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居民醫保沒繳費怎么辦
2021-01-17意外險報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9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什么不同
2020-12-07人身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3-12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CIF價格條件下貨運保險發生貨損如何索賠
2021-02-16總承包合同與分別承包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