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宅”一般是指發生過自殺、殺人等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房屋。一般認為,這類房屋是不吉利的,這往往不是所謂的迷信,而是購房者認為居住在這種環境下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影響,造成不良狀態。正是因為人們的忌諱,這樣的房子很難賣出去,賣家有隱瞞真相的想法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房屋交易完成后,如果買受人知道房屋情況,出賣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案例:2013年,唐女士與胡先生達成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唐女士花98萬元購買胡先生的房屋。如果出賣人違反合同或者隱瞞與房屋銷售有關的一切重要事實造成出賣人違反誠信的,應當予以明確。唐女士交了首付后,才發現2011年有租客自殺。于是找到胡先生,因為談判失敗,唐女士將胡先生告上法庭。法院認為,隱瞞出賣人胡先生的行為,違反了公共秩序、良好習慣和誠實信用原則。所以決定解除房屋買賣合同,除了退款外,還應賠償唐女士5000元的損失。“法律應該尊重良好的風俗習慣。”在我們的社會里,避免住在“惡毒的房子”是一種善良而無害的風俗習慣。所謂“別墅”,可能會導致購房者的心理焦慮,足以影響購房者的購房決定。根據房屋交易的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出賣人有義務披露“危房”等負面相關信息。如果賣方違反了這一義務,買方應得到適當的救濟。因此,本案中,出賣人未妥善披露“兇宅”等房屋的負面相關信息,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應認定為欺詐。善意買受人有權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給買受人造成損害的,出賣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如何判斷“惡宅”?
法律對“別墅”沒有明確的定義。按照一般的理解,至少應該滿足以下幾個要素:第一,房屋內死亡的事實必須客觀存在。如果只有各種各樣的傳說,就不能簡單地認定為“惡棍”。2、 死亡事件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俗稱“野性死亡”。因健康原因死亡或者老年死亡的,屬于正常死亡。第三,由于具體事件的影響,大多數人不愿意買這套房子住。
賣家如何避免因出售“兇宅”引發的糾紛?
在以前的案件中,糾紛的原因是賣方故意隱瞞“兇宅”的事實。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出賣人應當將房屋發生的事實告知買受人,買受人應當作出選擇。出賣人表示已收到通知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賣家可以明確表示別墅是危房,愿意低價出售。它可能會吸引一些不在乎房子歷史,愿意低價購買的買家。但是,應當指出,法律對合同的解除有有效的限制。當事人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之日起一年內行使撤銷權。如果他不這樣做,他就不能要求取消合同。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分立一個全資子公司
2021-03-02注冊資本必須是現金嗎
2021-01-13承兌匯票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起訴
2020-12-21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按揭房能否再次擔保抵押
2021-02-03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強拆住宅是非法侵入罪嗎
2021-02-12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勞動合同到期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怎么做
2021-03-02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快速理賠時間的規定是有哪些
2021-01-27報保險需要原件嗎
2021-03-10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青海殘保金如何計算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