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房屋何時辦理過戶手續?上海市動遷房交易過戶手續的依據是《上海市配套商品房和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管理試行辦法》第28條。取得房地產證后5年內,不得轉讓、出租配套住房和中低價位住房。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是按照規定要求這類房屋必須取得5年的房產證才能辦理過戶手續的。今年,上海市政府出臺的房地產新政將此類房屋的過戶時間由5年改為3年,并將開工時間改為3年,從之前取得房產證的日期改為簽訂動遷協議或開發商一般來說,領取房產證的日期在動遷協議簽訂前,開發商領取房產證的時間較晚。因此,取得房產證的日期基本以開發商為準。只要開發商的房產證辦理滿3年,這類房屋就可以辦理產權變更登記。
安置房買賣合同有效嗎?
很多人擔心這類房屋三年內能否售出,或者三年內簽訂的買賣合同是否合法有效。首先,這類房屋雖然是安置所得,但房屋產權清晰,權屬完整。法律、行政法規對此類房屋的轉讓、租賃沒有強制性限制。對于產權完整的財產,產權人享有物權法賦予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任何人不得干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無效:(一)當事人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三)以法律形式隱瞞違法目的的;(四)損害當事人利益的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一般來說,前四條規定不會引起大家的擔心,但最讓人擔心的是第五條規定。上海三年內不得轉讓、出租的規定是否屬于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做以下幾點:首先,上海市房地產資源局制定的《上海市配套商品房和中低價普通商品房管理試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國務院制定本市行政法規依照憲法和法律。文章明確,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是國務院,因此《試行辦法》不屬于行政法規;其次,法律的試行規定不能轉讓,實際上只是規定了不能辦理產權變更登記,并沒有否認合同的效力在債權意義上,因此不影響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綜上所述,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是合法有效的。
動遷房購買過程中應注意哪些風險
由于動遷房可以在三年內辦理產權變更,時間較長,因此風險高于普通商品。買夠這樣的房子還是謹慎操作,萬一以后房價漲得太高,房東違約不辦理產權過戶,就會有風險。現在很多中介機構在經營這類房屋時都是通過設定抵押來固定的,這是一種風險很大的行為。抵押權的基礎是借款法律關系的存在。購房者想買房子,所付的錢必須是購房款。沒有向房東借錢的意思,因此不存在貸款的法律關系。設定抵押權的法律依據不存在,設定抵押權的行為應當無效。真正能保護雙方利益的是房屋買賣合同。合同內容的具體規定是,任何一方在將來違約,都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利益。關于房屋買賣過程中的公證,很多人考慮到房屋將來的轉讓風險,想到公證處辦理合同公證。據我所知,公證處目前不受理房屋買賣合同的公證事項。它現在做的是委托公證,即房地產所有人將將來的交易過戶事項委托給買受人或者買受人指定的人,事實上類似的公證委托可以由出賣人單方面撤銷。從法律上講,辦理公證委托是沒有意義的,公證委托的收費要比普通委托高很多。
如何防范風險
畢竟,安置房過戶需要3年時間,時間跨度相對較長。與普通住房相比,購買此類住房的風險會更大。在購買這類房屋時,要注意防范這些方面的法律風險:(1)對尚未辦理產權證的房屋,要注意核實動遷安置協議,并在動遷安置中要求被拆遷人和共同居住人簽字協議。唯一簽署安置協議的人可以是被拆遷人,但合法同居者是安置房的共有人。因此,同居者在購買未出具房產證的房屋時,必須簽訂買賣合同。(2) 房屋買賣合同的內容非常重要。協議應盡可能詳細,付款方式、房屋交付、交易轉讓、納稅、戶籍、抵押、違約等條款應盡可能全面。具體而言,違約條款的設定應當是合法的,可以限制對方的違約行為。如果違約金過高,法律就不會保護它,如果協議過低,就不能限制對方,必須注意合同條款的設置。搬家的房子越來越多了。由于操作過程的不規范,在傳遞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近期,由于轉讓時間縮短至3年,違約案件也時有發生。因此,在購買此類房屋時,我們不應粗心大意。要提高風險意識,綜合考慮情況,把可能出現的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確保房企業務流程有基礎、各方面順暢。購房涉及支付大量房款時,必須通過銀行轉賬支付,交房后的專項維修費、物業費、水、電、煤、電視等費用的支付形式盡量保留,以備將來使用。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暴力致死怎么判
2021-03-15入職審批表可以視為勞動合同嗎
2021-02-04外國人在中國登記結婚需要帶什么材料
2021-01-01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1-01-10強制傳喚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2-12遷戶口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9轉繼承怎么處理
2020-12-21合同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1-02-14如何委托律師代理訴訟或仲裁
2021-01-05學生精神失常是學校的責任嗎
2021-01-15集資房不補交超面積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1-02-16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年金保險指的是什么
2020-12-09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3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失業保險基金情況是誰監督
2020-11-13調解可以在保險公司嗎
2020-12-17什么是保險責任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