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將認購書上的房屋轉售給他人,違反了哪條法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自2020年12月31日起施行。屆時,這一規定將被民法典取代,相關司法解釋也將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規定,屬于違約行為,需要提起公訴。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違約責任是合同責任的一種重要形式。違約責任不同于無效合同的后果。違約責任的成立以有效合同的存在為基礎。違約責任也不同于侵權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事先約定,屬于財產責任的一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八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有關規定對違約責任作了總則。根據不同的標準,違約可分為以下幾種:(1)單方面違約和雙邊違約。
雙方違約是指違反各自的合同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雙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責任。可見,在雙方違約的情況下,雙方的責任不能相互抵消。基本違約和非基本違約。根據違約行為是否導致另一方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違約行為可分為以下幾類。主要區別在于根本違約可以構成法定解除合同的理由。(3) 不履行、不完全履行和延遲履行。(4)實際違約和預期違約。預期違約包括兩種形式:明示預期違約(明示違約)和默示預期違約(默示違約)。
明示違約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明確表示,在履行期結束時,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合同。其必要條件是:(1)一方向對方明確表示違約;(2)必須表明不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3)無正當理由。默示違約是指在履行期到來之前,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在履行期結束后不履行合同。其特點是:債務人雖未表示不履行合同,但其行為表明其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例如,特定標的物買賣合同的出賣人在合同履行前將標的物轉售給第三人,或者買受人在付款前轉讓財產和定金以逃避債務。
以上是相關答案。與開發商簽訂房屋認購書時,需要承擔法律后果。房屋認購書也有法律上的好處。開發商在與自己簽定協議書后,不得將房屋轉讓給他人,這是違反程序和規定的。如果你有任何法律問題,你可以咨詢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賃房屋頂塌下來如何賠
2020-12-01土地確權和戶口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02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2020
2020-12-05房產他項怎么解除
2020-12-17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合同糾紛: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1-01-29重復保險出險后能獲得超額賠償嗎
2020-12-16第三者強制責任險賠償的歸責有哪些原則
2020-11-26保險公司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1-13簽訂集體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法定程序
2021-02-25法律是如何規定土地出讓金的
2021-01-05土地流轉受讓方改良土壤可以嗎
2021-02-05土地流轉補償方案的相關內容
2020-11-18門市公司拆遷補償嗎
2020-11-26房地用途不一致,征收補償標準應怎樣確定
2021-02-05鄭州拆遷女孩有沒有房子
2021-01-24征地拆遷維權應當收集哪些證據
2020-12-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