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債權轉讓登記制度在我國《公司法》股東出資制度中,存在非貨幣出資的財產轉讓程序問題。就債權出資而言,財產權轉讓是指債權由轉讓人轉讓給受讓人的公司。根據我國《合同法》所采用的意向主義模式,當投資者與受讓人公司(或正在設立中的公司機構)就債權轉讓達成有效協議時,債權即發生轉讓。但是,債權的變動不能像物權變動那樣具有外在表現。原債權人向被轉讓公司轉讓債權,既不能轉讓動產的占有,也不能轉讓不動產的登記。債權人與公司或者設立的公司達成債權轉讓協議,同時與第三人達成債權轉讓協議的,是債權多次轉讓的好時機。而且,如果債權人與其他交易方就債權轉讓達成新的協議,并在受讓公司之前通知債務人,債務人向公司以外的其他受讓方履行債務的行為將發生效力,公司將無法有效實現債權轉讓債務。這種債權多次轉讓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對于債權出資多次轉讓的現象,有必要建立債權轉讓登記制度,并將此登記作為公司對抗其他受讓人的重要條件。這一制度的設計一方面考慮到債務人作為債權轉讓交易的第三人,不能知道債權的流向,允許債務人以通知的方式向任何受讓人履行債權的效力;另一方面,對受讓人通過某種公示形式取得的債權的效力予以理解,是為了保護受讓人。該制度建立后,債權人將債權轉讓給公司后,有義務到工商部門登記債權轉讓事實。這一設計的意義在于:首先,通過工商登記的公示效應,受讓公司可以與其他債權人對抗,宣告自己是債權處分的最終當事人。其他受讓人達成債權轉讓協議后,提前通知債務人,使債務人對其的履行生效的,公司可以憑借其公示效果,對抗受讓人取得的債務履行利益。其次,對債務人而言,債務的履行效力仍然遵循我國合同法的傳統原則,即以通知為準,債權轉讓登記制度并未增加其注意義務。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原債務即解除。至于其他受讓人,則因公司與債權對抗而喪失履行利益,但可以進一步追究惡意債權轉讓人的違約責任。設立債權出資登記制度,是為了維護公司取得股本的穩定,進而維護公司(非債權出資人)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公司作為契約連接點的安全要求,這將導致法律關系的諸多鏈條變化。債權固然有價值,但債權卻沒有實現。債權讓渡雖然實現了債權的轉讓,但債權轉讓登記制度為公司轉讓債權提供了進一步的保護。但債權能否實現其預期價值,還取決于債務人的信用和償債能力。尤其是當債務人惡意逃避債務時,債權的實現將會失敗。如果利用該債權進行出資,將存在出資不到位的風險,其他股東的權益將被稀釋到一定程度。由于原債權人是最大限度預見債務人履行的法律主體,為了避免債權發生概率帶來的不利影響,筆者認為鑒于債權投資的風險性,法律需要使投資者承擔保證債權實現的責任。因此,《公司法》在規定債權出資時,應當建立出資債權的擔保制度,即以債權出資的股東必須保證出資債權的實現。債權不能實現或者未完全實現的,股東應當承擔債權利益實現的彌補責任。受讓人作為債權轉讓合同,必須承擔債權的固有風險。對于當時債權未能實現的處理,主流合同法理論認為,當事人應當在轉讓合同中作出具體約定,要么由轉讓人賠償,要么轉讓人完全擺脫債務關系,不能因為受讓人當時未能實現債權,就認為轉讓人負有保證債權實現的責任。就公司制度而言,如果投資者以其對第三人的債權作為出資時債權無法實現,那么公司是應當承擔債權轉讓的內在風險,還是投資者應當繼續承擔債務風險,筆者認為應當選擇后者。這與民法上的債權讓與不同。當債權轉讓發生在投資者出資債權的特殊背景下時,轉讓人的責任規定應嚴格適用民法理論的要求。也就是說,不允許當事人按照約定自行分配風險。首先,強制投資者承擔債權擔保義務是資本充實原則的保障。其次,從穩定公司作為特殊法律主體的身份的角度看,這是多種法律關系的匯合,要求投資者對債權的實現負責,有利于公司作為商事主體身份的穩定。第三,結合債務出資的實際情況,一般來說,債務出資在公司成立時由其他發起人批準,或者在公司成立后由經營業務的董事批準。它們之間存在著特殊的利益關系,要求公司其他相關成員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也是一般債權出資責任的體現。規律。我國《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第三款也規定:“全體股東的出資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由此可以推斷,現金出資占公司全部資本的比例不超過70%,債務出資也應符合本總則的規定。當然,債權出資在公司注冊資本中的比例應根據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公司重組階段,公司往往資不抵債,其債務占公司總資產的大部分。即使按照一定的縮水率折合為股份,其出資債權也可能突破70%的限制。與公司相比,這些債權可以轉化為股權,這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負債率,有利于公司重組。總之,公司注冊資本中的債權出資比例應當設定一定的比例,但應當靈活而不是僵化。首先,債權應當以書面合同的形式存在,不包括口頭債權、借據等非標準形式。為了證明其真實性,克服其相對性和隱蔽性的特點,有必要開展公證程序。第二,債權的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各級人民政府該如何去對排污企業進行檢查
2020-12-01雇傭童工怎么處罰,童工是幾歲人群
2021-02-12試用期辭退員工的方法和技巧
2020-11-29反擔保解除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08電動自行車逆行被摩托車撞了是哪方的責任
2021-03-08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問題
2020-12-14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試用期是勞動合同期限法律規定嗎
2021-01-21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飛機延誤的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0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本案中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2-03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