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不予留置。本條是對留置權適用范圍的限制性規定。立法背景關于留置權的適用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債務人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合同等原因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享有留置權。法律可以保留的其他合同,適用前款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應當保留的事項。”在物權法的起草過程中,對于是否保留《擔保法》的規定,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為了避免留置權的濫用,應當保留《擔保法》的這一規定,即只有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合同等法律可以保留的合同所產生的債權才能適用留置權。有人認為《擔保法》規定的留置權范圍過窄,不符合經濟實踐的需要,不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應當擴大范圍。物權法采納了后一種觀點。應該說,《擔保法》制定時,我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市場經濟的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完善,一套有序的市場經濟體系尚未形成,規定留置權適用范圍狹窄是適當的。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相關市場規則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將留置權的范圍擴大到無因管理、倉儲合同和其他服務合同產生的債權是必要和適當的。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留置權立法來看,對留置權的適用范圍幾乎沒有一一列舉。因此,《物權法》沒有明確列出留置權的適用范圍,而只是在本條中限定了留置權的適用范圍,并規定了兩種不留置的情形。只要不屬于這兩種情形,并且符合留置權的條件,留置權就可以成立。首先,法律規定不得留置的,從其規定。法律基于公序良俗等原因明確規定某些情形不能保留或者某些財產不能保留的,依照法律規定不設立留置權。第二,如果雙方同意不拘留,則應按照協議執行。對于當事人明確約定不留置的動產,留置權不能成立。如合同當事人事先約定排除留置權的,定作人未向承包人支付報酬或者材料費的,承包人不得扣留已完成的工作成果,但應當根據債權的效力提起訴訟追償價款和違約金。留置權屬于法定擔保物權。法律之所以允許當事人通過協議排除留置權,主要是因為留置權的目的是基于公平原則。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有擔保債權的實現不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債權人基于意思自治自愿放棄這一權利,法律自然不需要介入。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四條。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變更判決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03涉外婚姻財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11哄騙立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12-31擅自改變字號名稱如何處罰
2020-12-06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追認
2020-12-24對身份不明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期限是多久,如何處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在實踐中的問題
2021-03-08主板上市條件是什么法律規定
2020-11-25因車禍受傷賠償標準
2021-03-14沒收個人財產執行時間是多久
2020-12-04什么是級別管轄權
2021-03-15交通事故調解不成功怎么辦
2020-11-21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互聯網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0-12-24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如何的
2021-01-06土地承包經營權延期三十年是什么意思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