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環境的影響首先,被審計單位的嚴重舞弊和違法行為是審計風險不斷增加的根源。審計人員很難發現事實真相,因為被審計單位出于惡意偽造、篡改信息、偽造證據。比如關聯交易,一些上市公司未經審計就通過關聯交易將巨額虧損轉嫁給關聯企業,以掩蓋其真實財務狀況。由于關聯方交易的復雜性,注冊會計師不能保證發現關聯方及其交易的全部遺漏和錯報,這將導致審計風險。其次,各種形式的行政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的公信力。由于制度原因,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與政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少數項目中,注冊會計師審計意見的發表面臨行政部門的介入。這種干預,或通過領導問候,或通過紅頭文件給予上市公司稅收減免,允許會計調整或其他方式“輸血”,使上市公司得到一份“清白”的報告,從而增加了審計師的審計風險。第三,經營者既是被審計單位又是審計委托人的現實,極大地削弱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在現實生活中,管理者實際上擁有公司的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股東大會是徒勞的。在這種公司治理結構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對審計師的聘用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他們完全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家長”。由于審計獨立性被削弱,審計結論不夠可靠,加劇了審計風險。第四,審計報告的公開性增加了關注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人群,從而增加了公眾對審計的期待和依賴。然而,由于審計工作本身的局限性,審計結論的作用不能滿足人們所給予的期望,導致期望差異,無形中增加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和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環境日趨復雜,市場環境多樣化,企業經營的不穩定性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給審計人員合理把握質量、規避審計風險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首先,知識經濟時代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要求不同于工業經濟時代,必然會增加審計風險。目前,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涌現。這些企業一方面由于技術創新增加了企業的收入,但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此外,知識經濟時代的審計目標將不再像工業經濟時代那樣局限于對企業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各種信息來預測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可持續經營能力等。,這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高風險企業的審計必然會給注冊會計師帶來更大的審計風險。同時,新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和公司自身商譽的形成豐富了會計核算的內容,使現代審計的內容不斷拓展。審計人員很難對企業經營狀況作出全面、正確的評價和反映,從而產生審計風險。二是會計電算化應用與網絡技術發展的矛盾,會計電算化審計研究與發展相對滯后,帶來了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審計人員的審計風險,與傳統手工業環境不同。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處理企業經濟業務具有數據自動處理、數據磁性存儲、內部控制程序化等特點,會計信息的生成方式發生了變化。因此,采用傳統的審計程序和方法對在計算機系統環境下生成的會計報表進行審計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實施計算機輔助審計,才能對被審計的會計電算化系統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然而,審計電算化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滯后于會計電算化。此外,由于審計本身不規范,或者規范性要求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也給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的開發研究和應用帶來了困難。計算機輔助審計環節的缺失將給其審計結論和審計意見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法律環境的影響法律是審計工作的基礎。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審計人員將失去統一的標準,增加風險機會。在審計過程中,各種原因引起的訴訟事件不斷出現。審計準則中的“職業謹慎”和“適度職業關注”已成為法學界關注的焦點。會計界人士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只要審計人員嚴格遵守職業準則的要求,保持職業的勤勉和審慎,通過實施適當的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會計重大錯報是可以披露的。但是,由于審計固有的局限性,不能保證所有的錯報都會被披露,因此不能要求審計人員發現并披露會計報表中的所有錯報,也不能要求審計人員對所有未發現的錯報承擔責任。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審計師自身是否存在過錯。由于審計人員的過錯,導致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的,審計人員未能發現并披露,給委托人和第三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注冊會計師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法律界和社會公眾認為,只要審計報告意見與被審計單位實際情況不符,就應當承擔法律責任。而且,事實上,法院在受理對注冊會計師的訴訟時,往往會保護所謂的“弱勢群體”,強調均衡損失,并運用“深口袋”理論(受害方可以向有能力提供賠償的對方提起訴訟,而不必問誰錯)。法院認為,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是有利可圖的,完全有理由從中獲利,拿出一小部分厚厚的收入來穩定受害方的情緒,從而穩定團結,穩定經濟。法院的判決使得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無法擺脫不合理的風險。審計風險防范措施:1。建立風險責任制,從風險控制的角度建立健全內部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必須根據每個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審計方案。在深入研究審計內容和被審計單位特點后,要對審計范圍、重點、程序、方法、人員分工、工作進度等進行詳細規劃,使注冊會計師有章可循,審計質量評估也有依據,減少監督的可能性,從而規避審計風險。為了建立和運用職業指導機制,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建立職業指導機制,確保注冊會計師在遇到不知情的情況時能夠得到及時的咨詢服務和適當的業務指導。為了規避法律訴訟,有效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必須慎重選擇被審計單位。審計風險可以控制,但不能完全消除,這是由審計對象的不可控性決定的。風險基金的退出或購買責任保險,中國加入WTO,要求注冊會計師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優質、全面的服務,也會使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風險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與以前不一樣。綜上所述,審計風險本身具有客觀性,它體現在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法律環境的影響上。對于審計風險的防范,審計人員除了要提高自身技能外,還要正確認識審計風險。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咨詢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律師。他們會替你回答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調解協議怎么寫
2021-03-02遺產繼承訴訟時效為多長時間
2021-01-10科創板是什么
2021-03-14未約定保證方式保證人要還錢嗎
2021-01-28復婚后再次離婚財產如何分
2020-11-22商業銀行承擔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0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商場摔傷當時未舉報的隱患有哪些
2020-12-01變更公司名稱有什么程序
2021-01-17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法院可以強制執行人壽保險保費嗎
2021-01-02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