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的基本要素,國家的土地政策直接影響著農業的發展和走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開始了土地改革。在“十三五”規劃中,土地改革再次成為重中之重。新一輪土地改革有哪些新政策?很多農家人的顧慮解決了嗎?
1。新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將適時下發,按照目前30年的承包期限,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最遲將于2028年到期。過期后怎么辦?不少土地出讓經營者極為關注。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實施方案》(“十三五”農村改革頂層設計)。會議提出,要抓緊修改有關法律,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期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不變的重大決策,并及時探討第二輪承包期滿后和新的承包期后延長耕地承包期的措施,提出具體方案。解讀:
在“十三五”期間,許多農業經營者擔心的土地到期問題將出臺具體政策。這一政策一方面保護了農民的權益,另一方面也保護了新農合經營者的權益。國家實行土地三權分離的政策,就是解放土地經營權,讓有經營權的人來經營,讓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和農村,充分放開“人、錢、地”。下一步,如何集中利用農村土地,推進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將成為新一輪的重點。宅基地改革將成為以落實集體所有制、穩定農民承包權、放開土地經營權為基本原則的土地改革的突破口。根據《深化農村改革綜合實施方案》,要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其中,探索農村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受到廣泛關注。
解讀:
目前宅基地不能流轉,不僅限制了農民的產權,而且造成宅基地的大量使用和資源浪費。有償流轉和合理的退出補償機制將使閑置宅基地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建設用地和耕地面積。作為經營者,這是一筆巨大的土地紅利。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決建設用地難的問題,同時可以緩解土地出讓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從而降低運營成本。然而,土地資源總量仍然十分有限,如何使土地得到可持續有效利用將成為未來土地紅利的發展方向。解讀:目前,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下,資源環境承載力偏緊,土地資源質量下降,導致農業效益下降。因此,國家多次倡導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要從過去的資源浪費型轉變為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的賠償標準
2021-03-12農民進城買房會被認定為空掛戶嗎
2021-01-03股東分紅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31財產保全可凍結配偶的嗎
2021-02-09婚前財產是否一定歸個人
2021-03-20法院達成的離婚調解書是否能反悔
2021-02-03閑置2年房產能抵押嗎
2020-11-21合同無效錢要退還嗎
2021-03-17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離婚時夫妻雙方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怎樣分割
2020-12-22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后客戶如何辦理索賠
2021-01-04車輛索賠須注意免賠率
2020-11-15出口買方信貸保險
2021-02-09出門旅游如何選擇買保險?
2020-12-29當心!保險代理人的五句話
2020-12-28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1-03-17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集體土地房屋拆遷有哪些注意問題
2021-03-26拆遷安置房多出面積如何結算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