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拆遷補償糾紛是否屬于行政訴訟是一個問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五條根據本條例的規定,房屋征收部門和被征收人應當對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作出規定,產權交換的場所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周轉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過渡期等,應當簽訂補償協議。賠償協議訂立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賠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六條房屋征收部門未在征收與補償方案規定的期限內與被征收人達成補償協議的,或者被征收房屋的產權人不清楚的,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向依照本條例規定作出征收補償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報告,并在房屋征收范圍內作出補償決定和公告。賠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賠償協議的有關事項。被征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實際補償標準和范圍與被征收人的心理預期存在差距。目前,各地都制定了集體土地征收補償規定,一般按征地前三年平均產值的一定倍數計算。安置房補償由縣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城市房屋拆遷情況作出,因為在規定中有一定幅度,在實際操作中,征收人可以考慮整體征收費用,以降低成本,不一定要按照最高標準倍數進行補償,土地上的房屋考慮折舊等因素,補償標準可能遠低于被征收人的心理預期,被征收人如果拒絕接受就會產生糾紛。
2、政府工作失誤
集體土地征收補償行政案件產生糾紛并引發行政訴訟,往往是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工作失誤造成的,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人員責任感不強,工作不負真正責任,如上述案例1,由于對土地承包使用權證的發放沒有嚴格審核,導致“一地兩證”的被動局面不嚴重,而行政訴訟則是競相賠償造成的。執法方法不當
一些單位缺乏整體意識和耐心,缺乏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在拆遷工作中,甚至雇傭一些失業人員,采取水電、堵車、夜間拆遷等手段,非法強拆,方法簡單粗暴,導致矛盾激化,形成對峙局面。
4。安置補償的后續工作不到位,也是征地補償糾紛行政訴訟的原因之一;一些地方沒有嚴格執行國辦風電[2010]15號文件中“先安置后拆遷”的規定;集體土地流轉過程中征地,是指被拆遷人計劃在城市安置或到安置房安置的固定地點,然后農民放棄土地,搬出安置房。但是,在約定的交付期限后,補償不到位,安置點或安置房無法落實,造成無人關心后續工作的情況,導致被拆遷人長期不穩定或安置房雖有提供,安置房位置發生變化或存在質量問題,使被拆遷人不滿,感到受騙、不信任政府,向法院起訴。
拆遷補償糾紛是否屬于行政訴訟?面對拆遷補償糾紛,當事人如果要進行行政訴訟,還應知法提供幫助。面對拆遷補償糾紛,當事人如果想通過訴訟解決問題,最好多請律師了解具體情況。網上有很多專業人士幫你。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錢未借到先扣利息,借款數額怎么確定
2021-02-20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履行什么職責
2021-02-24商標許可人權利和義務分別是什么
2020-11-30沒有結婚算騙婚嗎
2021-01-28解除合同存在欺詐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13買地皮土地使用證是一定需要的嗎
2021-03-14房屋不滿意可以拒交中介費嗎
2021-01-11勞務外包工轉正式工申請怎么寫
2021-01-18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飛機延誤賠償處理
2020-11-29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人身保險殘疾程度劃分為幾種
2021-01-29購買保險后進行理賠需要準備哪些
2021-02-10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1-27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