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拆遷涉及被拆遷人的直接利益,補償是拆遷的關鍵。兩者都是沖突和摩擦的觸發點。在保護被拆遷人利益時,必須遵循“維護公共利益”的原則。過去,被拆遷人通常在騰退后簽訂補償安置協議。今后,被拆遷人可以在搬家前簽訂補償協議,這樣可以避免房屋被拆遷卻得不到補償,甚至出現“舊房被拆而不新房”的情況。補償方式多種多樣,被拆遷人的選擇應受到尊重。補償方式可以是貨幣補償或房屋產權交換。如果是合法規范的房屋拆遷程序,首先要取得政府相應的征地審批,并公布政府作出的征地決定和補償方案,然后與被拆遷戶協商簽訂拆遷協議。如果是暴力拆遷,可按以下方式處理:
<1。遇到暴力拆遷等突發情況,不能用暴力來控制暴力,要盡量冷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害。當然,面對無理強拆,心里非常委屈和憤怒,難免會做出沖動的事情,但是,想到這件事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更合法的解決辦法,違者最終會受到法律制裁,你為什么要自己動手?
2、積累拆遷法律知識,維護自身權益。被拆遷人也能了解一些拆遷的法律常識,這讓人不敢輕視。很多拆遷人正是因為不懂法、不懂法,才敢肆意甚至暴力拆遷。其實,只要你懂一些法律常識,你就能應付很多情況,這樣你就不會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犯。公安局不受理或者受理后冷淡處理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向公安機關提起行政復議。
所謂“違法拆遷”,是指未經法定批準文件強制執行的強拆行為。比如在房屋征收中,如果沒有法院的強制執行裁定,就是典型的違法拆遷。再比如在拆除違章建筑時,如果沒有政府部門的決定限期拆除,就屬于違法拆遷。
面對非法侵權的威脅,立即報警求助,同時正式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書面保護請求,并保留送達回執。侵權人被侵權后,可以要求其立案偵查,追究其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不作為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主要法律依據是: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答復履行保護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法定義務的申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如果房屋被強拆,如何處理,要看強拆是否合法。如果是違法的,可以收集相關證據,然后報警。如果您需要更多的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師事務所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十年前買的宅基地合法嗎
2021-03-25定金和訂金是一個意思嗎,哪個可以退
2021-02-21農民工工資擔保保證金繳納比例是多少
2021-02-19什么人可以旁聽案件審理,什么人不能旁聽
2020-11-24包攬合同人身侵權怎么賠償
2020-11-272020金融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
2020-11-26抵押財產屬于破產財產嗎
2021-02-25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要件和范圍是什么
2020-12-12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
2020-12-28管轄小結
2021-02-28能拿別人的房產證去做抵押嗎
2021-03-21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外聘人員合同如何中止
2021-03-24非煤礦山職工死亡賠償標準
2021-01-22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賣房合同代理簽字成立嗎
2021-02-06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提前離職扣工資嗎
2021-02-25員工離職不辭而別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1-11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