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是否屬于隱私(侵權責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到期)
個人拆遷補償不屬于信息公開范圍,個人拆遷補償信息屬于隱私信息,不屬于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政府不應公開這些個人信息。《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民事權利的范圍包括隱私權。根據我國國情和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為侵犯隱私權:
1。未經許可泄露公民姓名、肖像、住址、電話號碼的。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房屋或者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生活安寧的。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房屋,安裝竊聽裝置,拍攝他人私生活照片,監視他人室內情況。
4。未經本人許可,非法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者泄露他人財產狀況的。
5。私自打開別人的信件,偷看別人的日記,窺探別人私人文件的內容,并公之于眾。
6。非法調查、窺探他人的社會關系,并向社會公布。
7。第二十五條土地征收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收土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和土地征收機關、批準文號、土地用途、范圍、面積、補償標準實施,批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征地補償手續,并在被征地鄉(鎮)、村公布補償期限。被征收土地的所有人、使用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征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在被征地鄉(鎮)、村公布,聽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地的人民政府決定。土地補償安置糾紛不影響征地計劃的實施。三是最新情況(《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65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行為人依法被推定有過錯,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1166條行為人對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不論行為人是否有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適用其規定。第一百六十七條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權、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所有費用應在征地補償和安置計劃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按照規定,個人拆遷補償不屬于信息公開的范圍,因此屬于隱私權的范圍,不可侵犯。以上均為律霸組織的相關內容。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現實中哪些有獎銷售行為是違法的
2021-02-20公證機構及公證員的哪些為違法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3律師服務收費采取什么收費方式
2021-03-18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贍養人怎樣證明盡到贍養義務
2021-03-03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家庭暴力是怎樣構成的,及救助措施有哪些
2021-02-11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021-02-06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黑龍江省農村宅基地面積標準是多少
2021-02-25勞動合同逾期多久視為解除
2021-03-19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試用期離職老板不簽字怎么辦
2021-02-28意外傷害保險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21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