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人民政府向有征地審批權的人民政府報告后,在組織實施征地過程中,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發布征地公告。征地通知書應當在被征地的鄉(鎮)、村范圍內發出,并載明批準機關、批準文號、土地用途、范圍、面積、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征地補償期限和補償登記機關應當予以公示。同時明確,公告后種植、建設的農作物不納入補償范圍。土地征用補償登記。公告指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接受被征收土地的所有人、使用人持所有權證、產權證辦理有關征地補償登記。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單位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聽取被征地農民的意見(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對被征地農民進行聽證)應當告知其請求聽證的權利,并根據被征地農民的申請舉行聽證(聽取其意見)。并對收集到的意見進行處理,采用合理合法的意見修改土地補償安置方案。
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征地公告辦法》,公布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農民集體征用土地的位置、土地類型、面積、類型和數量,安置的農業人口數、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土地補償費的數額、土地補償費的數額、土地補償費的數額、土地補償費的數額、土地補償費的數額,安置補助的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農業人員的具體安置方式;其他與征地補償安置有關的具體措施。
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征求意見后,將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政府批準,并報省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批準備案后,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實施補償安置方案,交付土地。按照規定,所有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在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的同時,督促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按期交付土地。無正當理由被征收或者阻礙國家建設拒不移交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移交;拒不移交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對征地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地方案的實施。從以上規定和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征地應完成的具體工作可以看出,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報批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明確征地補償安置的內容土地補償安置補助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以上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你的情況更復雜,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結算金額超出合同金額怎么辦
2021-01-27營業執照地址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07商標轉讓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17單獨保證與共同保證的責任承擔有什么不同
2021-03-0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誰承擔
2021-02-22父母朋友能否成為該子女的監護人
2020-12-03去勞動仲裁需要律師嗎
2021-02-24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怎么認定廠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試用期領導不同意離職怎么辦
2020-12-07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人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
2020-12-27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3-02“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交通肇事賠償保險公司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0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財產保險合同如何分類
2021-02-16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