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的區別在于,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認定為被拆遷人:
1。私人住宅的主人。業主必須提供當地產權管理機構或區縣人民政府出具的房屋產權證和身份證明。
2。公有住房的產權人,即國家授權的國有住房管理人,通常被稱為產權人。國家授權的房屋分為直管房屋和委托房屋。產權人必須提供房屋產權證明和當地產權行政機關、區縣機關或者區縣人民政府出具的身份證明。
3。代管有兩種形式:國家代管和代理代管。國家代管是指房屋所有人下落不明,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權屬不明的私人房屋。該機構是地方房管局,其權力和責任由法律法規直接規定。城市私房業主因缺勤等原因無法管理房屋時,委托他人代為管理。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所有權人與代理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應當通過代理制度加以調整。這里被拆遷房屋的代建單位是指國家的代建單位,即房屋所在地的房管局。
被拆遷人資格的根本問題是被拆遷人是否在拆遷公告前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拆遷公告前依法取得房屋及其附屬物所有權的,均為被拆遷人,否則,不應認定為被拆遷人。
需要注意的是,房屋承租人或使用人不是被拆遷人,但他可以與被拆遷人一起成為安置協議的主體。
拆遷安置的對象是房屋使用者。使用者可以是房屋所有人,也可以是房屋承租人和其他實際使用者。用戶有權要求拆遷人安置,拆遷人對用戶的安置是其法定義務。一般來說,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通過協議的方式進行安置。安置方式、地點和標準在安置協議中約定。
但是,如果雙方不能就安置事項達成協議,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申請裁決;主管部門作出裁決后,即成為具體的行政行為。安置可以通過一次性安置房解決,也可以由拆遷人通過周轉房(或支付臨時安置補助金,由被拆遷人自行解決)先行臨時過渡,緩解安置房的安置問題。安置房不能一次性解決的,應當在協議中明確過渡期,將安置分為一次性安置和過渡安置兩種。新《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沒有明確舊《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的安置對象。只要房屋被拆除,權利人就應當在安置補償協議中確認和安排安置。
以上內容是對“搬遷與搬遷的區別”問題的回答。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閱讀律師網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押金立法時要注意押金的數額
2020-12-25勞動局投訴多久給工資
2020-11-12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效力
2021-01-22法律援助辯護的種類和適用情形
2021-02-10股份有限公司的特點是什么
2021-03-16原產地標記與商標的區別
2020-12-13酒后駕車將面臨哪些處罰
2021-02-25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區別
2021-02-14民間借貸糾紛中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怎么判斷證據的有效性
2020-12-03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贈與財產屬于夫妻共有嗎
2020-11-29晚婚晚育優惠政策有哪些
2020-12-28二審推翻一審結果一審法官會被追責嗎
2021-01-30勞動關系轉移是什么意思
2020-12-07房子是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配
2021-02-20集資房買賣有風險嗎
2020-12-29哪些情形單位可以扣工資
2020-12-10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