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關系的期限符合我國改革開放的總體思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土地承包制以來,我國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期限實際上經歷了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從1984年第一輪土地承包,中央一號文件規定的15年,到1993年第二次土地承包,期限延長到30年。土地承包制在改革開放中釋放出的巨大經濟活力,使其逐漸被國家政策所認可。但即使延長到30年,中國大多數省份的土地承包合同也將在2023年到期。帶著這一疑問,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長期不變”,希望給農民一顆“定心丸”,引導農民長期珍惜土地,在從事其他產業、土地流轉時繼續投資土地。2009年,農業部開始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發證試點工作,為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鋪平了道路。“永佃制”與“永佃制”有何異同,根據永佃制,地主有權獲得地租,佃戶有權對土地進行生產決策。合同一經簽訂,房東無權增加租金、扣押租賃,而租客有權長期耕種、退租,甚至有權轉租、轉賣租賃。也就是說,承租人可以自行決定租賃權的存在、終止、轉讓和質押。房東無權干涉,土地權利的轉讓不影響承租人的權利。由此可以看出,在永佃權制度中,同一塊土地的田底權和田面權被獨立分離,具有幾乎相同的法律地位。然而,“土地承包關系將長期保持不變”卻并非如此。首先,我國憲法規定農村土地所有權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制,這不同于永佃制中地主所有的土地私有制。與作為個體的地主相比,“村民集體”明顯具有不同的所有權屬性,這也是農村土地“虛擬所有權”問題的根源所在。同時,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土地承包權尚未達到土地所有權地位基本平等、能夠形成獨立產權的程度,但仍然是附屬于土地所有權的權利。這種設計一方面保護了農村土地所有權的相對穩定和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實現更多價值的可能性,比如將土地轉讓給集體以外的成員。
農民如何看待“長期不變”?
調查顯示,雖然農民普遍認為土地承包關系將長期不變,但并不認為這種“長期不變”是永久不變的,最希望這一時期是70年。這是因為農民普遍擔心,如果承包期過長,隨著家庭人口自然增長而增加的人口將無法獲得新的土地,這可能再次造成土地占有的不平衡。
有學者認為,將“長期不變”定為70年有以下好處:一是這一期限涵蓋了勞動力的整個生命周期,影響了生產決策的穩定性。第二,70年也是城市土地使用權的期限。將農村土地使用權設定為70年,有利于城鄉土地權利的平等。第三,“永久”的固定年限可以與真正的“永久”私有土地區分開來。第四,70年后可以進行再分配,以符合農民對土地權利均等化的長期預期。最后,在制度實施層面,“土地承包關系長期不變”也面臨著諸多現實障礙。
首先,目前我國農村土地戶際界限不清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土地經營權的確認已經開始,但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農村土地本身的邊界不清和分割,仍然阻礙著土地承包權的界定。第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如何把農民城市化與土地權益保護結合起來?農村土地所有權的確認是否與農民的城市化相沖突?如果我們想有一個舒適的城市化環境,我們必須放棄土地權利嗎?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大制度改革的兼容性,即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性問題也有許多具體的挑戰。第三,“長期土地承包關系”對農業產業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能否與農業經營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需要有效結合?擁有土地經營權的新型農業經營者與擁有土地承包權的村民將形成怎樣的互動或組織結構?承包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無疑會取得進展,在只能用于農業的土地使用限制下,什么樣的經營形式才能支撐承包權和經營權?土地制度作為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多方面的、影響深遠的。土地承包關系長期不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發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產權抵押貸款試點,農村土地征收、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而宅基地制度的改革表明,這一大網絡正在展開,農村生產關系和城鄉關系正在發展,溝都正日益接近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節點。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拿到工傷鑒定結果后該做什么
2021-01-21商標法對商標注冊的審查和核準的規定
2021-01-29我國對支票為何不設定保證的規定
2021-03-17農村非婚生子罰款多少錢
2020-12-04交通事故“私了”
2021-03-25交通事故屬于工傷死亡如何索賠
2021-01-22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終止的勞務合同保存多久
2021-01-20如何證明個人財產與債務無關
2021-01-16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和房屋中介打交道注意什么
2021-03-23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實習期間公司解散需要賠償嗎
2021-02-13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分別應在多長時間內解決
2020-11-22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