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7年12月29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這項法律將給工人帶來哪些便利和權利保護?
現行勞動爭議解決制度是協商、調解、一審、二審,其中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法定一般期限為兩個月,人民法院一審的法定一般期限為六個月,二審的法定一般期限為六個月三個月。一些用人單位為了拖延時間,進行惡意訴訟,使勞動者得不到及時的法律救濟。因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部分案件實行有條件的一次仲裁;。這意味著,今后,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者12個月內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償金的數額,將由仲裁庭作為爭議的終審庭,而因執行國家勞動標準而產生的勞動爭議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這樣有利于盡快解決勞動爭議,避免增加勞動者維權的時間和成本。此外,《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還將勞動爭議仲裁聽證期限由原來的60天縮短為45天。如果確實需要延長,延長期限也從不超過30天縮短到不超過15天。用人單位承擔的舉證責任較多,以前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勞動者在申請仲裁時,由于信息和資源的弱勢地位,不僅要承擔舉證責任,還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成本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孫寶樹說,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一大特點是減輕勞動者負擔。
在舉證責任方面,規定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有責任為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但同時考慮到用人單位在勞動爭議處理過程中往往占據信息和資源優勢,特別是掌握和管理勞動者檔案、工資支付、社會保險費繳納等信息和資料,勞動者普遍無法獲得。因此,對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作了專門規定,即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于用人單位,由用人單位負責管理的,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
該法還明確了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經費由財政保障。&這也將大大減輕糾紛當事人特別是勞動者的負擔。&這減輕了勞動爭議當事人尤其是勞動者的負擔,大大降低了維權成本。一個好政策的關鍵在于執行,這就需要各種具體的措施和規定。今后,隨著《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頒布,如何處理好勞動爭議?孫寶樹說,各項配套措施正在緊張起草中。首先,要利用多種渠道向全社會宣傳普及法律,引導用人單位正確理解法律規定,更好地維護勞動者權益。同時,有關部門將抓緊起草配套法規。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制定仲裁規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工作。為此,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將抓緊研究制定仲裁工作的配套法規,如仲裁員的組織規則、辦案規則、管理辦法等,切實履行政府職責,正確引導勞動爭議仲裁工作的開展。
(主編:莊洪濤)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錄制視頻添加了背景音樂算侵權嗎
2021-02-22被警察誤抓有賠償嗎
2021-02-14網貸逾期被仲裁怎么辦
2020-12-28律師會見一次多少錢
2020-12-11超前點播是否違規呢
2020-12-31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房產抵押擔保未經登記如何認定
2021-03-17合同無效認定有哪些部門負責
2020-12-24土地確權女兒可繼承嗎
2020-11-16什么叫勞動合同變更
2021-03-14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醉駕拘役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11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實習期算不算正式員工
2020-11-26公司裁員是否一定要給補償
2021-01-04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種類
2020-12-11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