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補償協議沒有按時間支付怎么辦?
簽訂勞動合同終止協議后,用人單位未按協議規定支付補償金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按每工作一年兩個月的工資計算。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金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六個月以下的,給予勞動者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按照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執行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不再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支付賠償金。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兩倍賠償勞動者。第二,工傷賠償協議的有效期是私定的。協議保密后,雙方同意協議生效。如果他們想在一年多后回去,他們將失去索賠的法律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本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引起的爭議,第二十七條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張權利、請求有關部門救濟或者另一方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自中斷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期限內申請仲裁的,仲裁期限中止。仲裁時效期間自中止時效事由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以上知識是小編對“賠償協議不按時間支付怎么辦”問題的回答。可見,我國相關法律明確規定,對勞動者按照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標準給予經濟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六個月以下的,給予勞動者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同居協議,同居協議有效嗎
2020-12-14民事案件能否跨地區移送管轄
2020-12-22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如何確定管轄
2020-11-15婚內協議書公證費用
2021-02-21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保障房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0-12-28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試用期社保按工資的80%作基數繳納是否合法
2021-03-03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對方不履行勞動仲裁裁定該怎么辦
2020-12-24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人身保險費率是什么意思
2021-02-22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事故保險理賠要幾天
2021-03-01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