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孕婦的孩子還沒出生,但母親卻因為交通事故受傷,導致胎兒早產。胎兒早產死亡后,責任人是否應當對胎兒早產的后果承擔死亡賠償責任,在本案審理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
1一種意見。《民法典》(2021.1.1生效)第13條規定,自然人自出生至死亡,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屆時,與民法典相抵觸的規定將被廢止。《民法典》施行前,《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自出生時起至死亡時,依法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可見公民或者自然人取得民事權利的先決條件公民權利是“出生”,即胎兒在妊娠期的生命完全脫離母親,而它是在出生時生活的,即它具有生命能力。本案中,胎兒在受損時仍在母體內,因此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不能作為法定自然人享有權利和義務。原告要求死亡賠償金和喪葬費沒有法律依據,無法支持。
2。第二種意見。新生兒出生后,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主體,其健康損害在母親身上可以依法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交通事故發生時原告已懷孕,胎兒在孕婦子宮內。如果母親受傷,會誘發或加重嬰兒早產。法醫鑒定結論證明,雷某早產與道路交通事故有因果關系。因此,責任人應該對過早死亡的后果負責。
小編同意第二種意見,這更有利于生命健康權的司法保護,不過這種治療的法律依據目前還不清楚。交通事故致胎兒死亡的賠償標準,被扶養人的生活費,按照被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和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計算。被扶養人是未成年人的,按18歲計算;沒有勞動能力和其他生活來源的,按20歲計算。但60歲以上的,每增加一年減一年;75歲以上的,計五年。受扶養人是指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有其他被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的部分。有多個被扶養人的,年度補償總額不得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支出。第三十三條賠償義務人要求以固定支付方式支付被扶養人生活費的,應當提供擔保。人民法院根據賠償義務人的支付能力和提供擔保的情況,可以決定采取定額支付的方式支付有關費用。但一審辯論終結前所發生的費用、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當一次性支付。
以上是《交通事故致胎兒死亡賠償法》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魯巴網. 目前,由于對胎兒的民事權利主體仍存在爭議,相關立法并未對交通事故中孕婦、胎兒的傷害賠償作出規定。盡管如此,在處理具體案件時,一些法院也支持被害人一方,判決書要求被告對造成孕婦、胎兒傷害的行為承擔一定賠償,這也兼顧了被害人一方的感受。因此,立法需要進一步完善,以保護被害人的權利。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過錯十級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已提離職,領導還是施壓工作違法嗎
2021-03-23重婚登記的婚姻工作人員有哪些處罰
2020-11-16商標權質押到期未續押是否有效
2021-02-15破產和解程序中取消讓步和取消和解有什么區別
2021-02-10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未裁決的違章處理辦法是什么
2020-11-15簽約后沒幾天就離職要扣錢嗎
2021-03-11這種情況能否獲得人壽保險公司經濟補償
2021-02-02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護理保險是什么
2020-12-15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失業保險工作的職責
2020-11-22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網上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24實習期上高速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2-22工廠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19簽訂個人承包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25棚戶區改造標準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