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土地租賃合同糾紛首先,土地租賃合同解除的情形是:(1)協議解除,即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或雙方因不可抗力等原因不能履行合同,經雙方協商一致,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保障的前提下,以公共利益為前提,協議終止原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二)一方嚴重違約致使合同無法履行的,或者合同生效后,一方無故違約,致使原租賃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給無過錯方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且該損失不能彌補的,無過錯方有權終止。(三)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成立后,由于雙方當事人的原因,情況沒有發生變化,致使合同基礎喪失或者動搖。如果維持合同的原有效力,顯然是不公平的。根據情勢變更原則,受害方可以請求法院解除合同。情勢變更原則是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終止的法律依據。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的解除,使原合同基礎上的債權債務關系消失。這種消滅只能消滅合同終止后的債權債務關系,終止前的債權債務關系仍然有效。如何處理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是指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就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的履行及不履行的后果發生的糾紛。履行爭議,一般是指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是否履行或者履行是否符合合同規定的爭議。不履行糾紛一般是指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中,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的,由哪一方承擔責任,承擔多少責任的糾紛。與其他合同一樣,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四種: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在這里,我們主要談談人民法院審理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應當注意的幾個具體問題。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案件的受理與管轄。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之間以及相互之間發生的以土地使用權租賃為標的的民事權益糾紛,應當作為民事案件處理,由民事法院或者人民法院受理。向人民法院起訴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條件。同時,還應當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的規定,第二十四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人解決”,由合同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除法律明確規定的管轄權外,當事人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合同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成立地的人民法院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行使管轄權,但不得違反本法關于分級管轄的規定,根據法律規定,在合同爭議解決規定中,同意選擇上述規定中的任何一個地方人民法院作為合同爭議解決的管轄法院。第二,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一般來說,出租人和承租人發生糾紛后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期限為兩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這是法律明確規定的訴訟時效期。在時效期間,一方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債務人)主張權利,或者債務人同意履行義務,或者當事人請求有關調解組織調解,或者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原時效期間中斷,時效期間自中斷之日起重新計算。相反,當事人(債權人)自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兩年內沒有訴訟時效中斷事由,超過兩年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債權人只有起訴權,永遠喪失勝訴權。在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中,因承租人遲延支付或者拒不支付租金造成的,適用特別訴訟時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遲延、拒付租金的訴訟時效為一年”,當事人必須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內向法院提起訴訟。超過一年,當事人沒有有力證據證明訴訟時效中斷的,債權人也喪失勝訴的權利。但自侵權之日起20多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在特殊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長時效期限。超過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法律不禁止。三。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處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1)有利于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的原則。(2) 依法保護合同的原則。在處理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尊重合同雙方的意圖。只要雙方的約定不違反法律和政策,不損害國家、社會公眾和其他人的利益,就應當保持合同的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以法律沒有規定為由否認合同的效力,不應予以支持。(3) 公平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原則。在土地使用權租賃糾紛中,當事人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主體資格和法律地位平等,其在土地使用權租賃中的合法權益應當依法得到公平保護。不應保護一方不利用其經濟優勢從事不正當競爭和轉移經營風險。堅決抵制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人民法院應當注意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正確處理我國對他們的優惠政策,保護涉外案件涉及香港、澳門、臺灣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的合法權益。4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審判的法律適用。人民法院審理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案件,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按照國家政策處理;(三)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按照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實事求是、合理地處理,結合本案的具體情況,從有利于保護當事人民事權益和土地有償使用的原則出發。
在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中,合同訂立后,存在國家政策性價格調整、稅率調整、國家規費調整等當事人無法預見和克服的客觀因素,繼續履行原合同有明顯不公平的,可以酌情適用情勢變更原則處理。
5。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無效的認定。法院審理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時,應當注意租賃合同是否違反法律、法規和法律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損害三級怎么算
2021-01-08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2021-02-12雇傭人員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2剝奪政治權利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2執法中隊蓋章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8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20商業銀行從事不正當競爭怎么辦
2020-11-08預約合同的基本規則是怎樣的
2021-02-23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鄉村規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續簽的勞動合同期限必須原來的一致嗎
2020-11-27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為什么要保險人向投保人明確說明責任免除條款
2021-03-11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條款的
2021-02-06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1-02-08車燈砸壞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