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隱瞞房屋已被抵押的事實出賣房屋是否構成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在簽訂或者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對方財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使用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財產的權利憑證作為擔保;
(3)無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引誘對方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4)收到貨物后逃逸,支付貨款,(五)以其他方式騙取對方財物的。第二百三十一條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三十條所列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條的規定處罰。第二,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首先,對象元素。本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侵犯了合同另一方的財產所有權和市場秩序。在客觀方面,本罪表現為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捏造事實、隱瞞事實、騙取對方財物、數額巨大的行為。對于簽訂合同騙取財物的行為,判斷行為人是捏造事實還是隱瞞事實的關鍵是弄清行為人的實際履約能力。也就是說,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實際履行合同的能力和保證,故意制造虛假印象,使簽訂合同的人產生錯覺,并“自愿”與騙子簽訂合同,達到騙取財物的目的。這是合同詐騙罪的主要客觀特征。
3。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自然人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可以構成本罪。根據本節第23L條的規定,單位也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本罪發生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主體是合同當事人之一。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沒有上述詐騙故意,但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或者所欠債務無法清償的,不能以本罪論處。非法占有的主觀目的既包括行為人本人占有非法所得,也包括單位或者第三人占有非法所得。
以上是對“隱瞞房屋抵押事實是否構成犯罪”的回答我們可以理解,隱瞞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構成合同詐騙罪。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其他法律知識,我們還提供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護人員因公殉職如何認定
2021-01-07征收房屋應先補償后搬遷
2021-02-20關于酒駕肇事后報警接受處理該如何認定?
2020-11-15如何保釋,保釋的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7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2020婚前財產協議怎么寫,婚前財產協議有效嗎
2020-11-27房屋贈與子女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有哪幾大注意事項
2020-12-07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單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2-172013年最新工資改革調整方案
2021-03-21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保險責任免除條款都是有效的嗎
2021-03-14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保險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依據是什么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