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罪
一、故意殺人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據刑法第232條的規定,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應當立案。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二、故意殺人的故意如何認定?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即為故意。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
間接故意包括三種情況:
(1)為了追求一個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
(2)為了追求一個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
(3)在突發性案件中不計后果,動輒捅刀子的情形。
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區別
(1)認識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兩種情況,間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種情形;
(2)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明顯不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結果發生或明知道必然發生的情況下放任結果發生。
(3)特定危害結果發生與否,對兩種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大于間接故意。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奸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通過閱讀上文我們可以知道,只要行為人有故意殺人的行為,不管最后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都是要按照此罪定罪,然后追究責任的。如果您還有更多的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咨詢,這里有專業的律師來為您解答,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份公司設立的條件
2021-03-23征地拆遷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1-14監事屬于董事會成員嗎
2021-01-05企業要進行新三板掛牌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04個人作品著作權保護期限
2021-01-05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要件和范圍是什么
2020-12-12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主合同解除后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2-12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國企簽勞動合同嗎
2021-01-22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愛人簽可以嗎
2020-12-11正式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2-30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賠償區別
2021-02-10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
2020-12-21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保險業務是什么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