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條件逮捕制度是朱*清副檢察長在2005年全國檢察機關第二次偵查監督工作會議中提出的審查批捕新制度,附條件逮捕制度有助于強化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更好地懲治犯罪。對其存在的一些問題,仍需逐漸完善。以下是律霸網小編收集的一篇關于附條件逮捕制度改進的論文,觀點僅供參考。
淺議基層檢察院適用附條件逮捕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措施
來源:中國廣播網
內容摘要:附條件逮捕是對證據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構成犯罪,認為經過進一步偵查能夠獲取定罪所必需的證據、確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經過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可以批準逮捕,但必須采取一定措施的制度。
關鍵詞:已構成犯罪但證據有所欠缺;撤銷原逮捕決定
附條件逮捕制度,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朱*清副檢察長于2005年在全國檢察機關第二次偵查監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的:對逮捕條件要正確把握,其中“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這一條件,要以“證據所證明的事實構成犯罪”為原則,“證據所證明的事實基本構成犯罪”為補充。基本構成犯罪確需逮捕的,一是證據所證明的事實必須基本構成犯罪,即要達到“八九不離十”的程度;二是根據現有證據綜合分析,案件經過進一步偵查,能夠取到構成犯罪的證據。為了保證這類案件的逮捕質量,在批捕時,要采取兩條保障措施:一是要給偵查機關發補充證據通知書,并跟蹤掌握其補證情況;二是對偵查機關經過努力仍然難以取到證明構成犯罪的證據的,要及時撤銷批捕決定。2006年8月,經過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屆檢察委員會第五十九次會議通過,附條件逮捕制度被正式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質量標準(試行)》中。該標準第四條明確規定了,附條件逮捕屬于“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以批準逮捕”,并規定附條件逮捕后應當撤銷逮捕決定而不撤銷的,屬于“逮捕質量有缺陷”。《檢察機關執法工作基本規范》(2010年版)第4.34條規定:對證據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構成犯罪,認為經過進一步偵查能夠獲取定罪所必需的證據、確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經過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可以批準逮捕,并應當采取以下措施:(一)向偵查機關發出補充偵查提綱,列明需要查明的事實和需要補充收集、核實的證據,并及時了解補充偵查取證情況;(二)批準逮捕后三日內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三)偵查機關在偵查羈押期限屆滿時,仍未能獲取定罪所需的充足證據的,應當及時撤銷原逮捕決定。例如我院2010年辦理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涉嫌詐騙一案,犯罪嫌疑人王某于2002年因做生意與辛集市的曹某相識,在生意來往中贏得了曹的信任,2009年元旦期間來到了辛集,對曹說自己與伊-利、徐*記等大公司簽訂了上千萬元的供貨合同,急需巨額款項,求曹幫忙解決,并承諾以高額報酬回報曹,曹覺得與王相交多年從未在金錢上產生矛盾,遂答應王的請求,為王籌款260萬元。王某在得到款項后于2010年4月份與曹某失去聯系。辦案人審查認為該案缺乏王某為騙被害人巨額資金虛構合同的證據,根據現有證據不足以認定王*陽涉嫌詐騙罪,如果按照以案辦案的做法,單純作出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后,已經傾家蕩產的被害人揚言要上訪,勢必做出過激的行為,鑒于本案涉案金額巨大,且犯罪嫌疑人還有詐騙其他被害人的嫌疑,經報檢委會研究決定,對犯罪嫌疑人王某涉嫌詐騙罪做出附條件逮捕,并對公安機關的下一步偵查活動列明補查提綱。
附條件逮捕制度是一項較新的批捕制度,對切實保障人權、有效打擊犯罪、提高批捕案件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基層檢察院在適用該制度時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立法不明確,影響了該制度的適用
目前,附條件逮捕制度只在檢察機關的規范性文件中出現,并未寫入《刑事訴訟法》或由全國人大立法加以明確,公安機關也沒有針對該項制度出臺配套制度,導致該制度在基層司法機關面臨實踐困難。一方面,實踐中,受《國家賠償法》賠償后置原則的影響,公安機關對已做出批捕決定的案件往往出現偵查懈怠心理,認為只要批捕了,案件錯不錯跟公安沒關系了,公安機關對偵監部門依據“附條件逮捕制度”發放的《提供法庭審判證據意見書》出現懈怠心理,檢察機關也難以有相應的監督措施,在所需證據不能補充的情況下,只能主動撤銷《批準逮捕決定書》,實際上降低了檢察機關的權威性。另一方面,附條件逮捕的案件如果被撤銷,與《國家賠償法》中規定的賠償案件界限是什么,立法也沒有明確規定,導致基層檢察機關在面對具體案件時,更愿意適用補查不捕制度降低逮捕風險。
二、該制度規定過于理論化,實踐操作難
《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逮捕的定罪的標準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而“附條件逮捕制度”則規定該制度適用于“對證據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構成犯罪,認為經過進一步偵查能夠獲取定罪所必需的證據、確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理論上分析,“附條件逮捕制度”要求的證據標準比逮捕的證據標準要求要低一些,但低到什么程度,實踐中的具體案例就很難把握,偵查機關與檢察機關也難以達成一致意見,一方面可能造成“附條件逮捕”與“補查不捕”界限不清,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提高逮捕證據標準,將逮捕條件等同于提起公訴條件。
三、適用該項制度增加偵監部門工作量
依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審查逮捕工作只需對提請批準逮捕的事實、證據進行審查,做出批捕決定或不(予)批捕決定。雖然近年檢察機關提出了加強捕后訴前監督,但在基層檢察機關還很難付諸實踐,按照目前檢察機關的人員編制,偵監部門也做不到對批捕案件實施后續監督。而依據“附條件逮捕制度”對案件做出批捕決定,就必須跟蹤案件的補查情況,在偵查羈押期限界滿時,還應當對案件補查證據進行重新審查,無疑增加了批捕工作量。
基于在實踐中發現的上述問題,筆者認為,“附條件逮捕制度”應當進一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立法完善:
1、提高“附條件逮捕制度”的立法地位。一方面,目前,附條件逮捕制度只是檢察機關的一項工作制度,為了提高其法律地位和統一執法標準,《刑事訴訟法》應當對其有明確的規定,在不具備修改《刑事訴訟法》或由全國人大立法的前提下,應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會簽文件,建立偵查監督部門與公安偵查機關的相關工作制度,明確偵查機關向檢察機關反饋補查證據進度的義務,必要時,檢察機關可以派員參與引導補查證據。
2、與《國家賠償法》相銜接。對于依據“附條件逮捕制度”做出批捕決定,后又因證據不能補查到位而撤銷原逮捕決定的,是否屬于《國家賠償法》中規定的應當賠償的錯案,應當通過立法加以明確,消除適用“附條件逮捕制度”可能出現的后患。
3、明確該制度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一是附條件逮捕只適用于重大案件,包括案情重大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如殺人、搶劫、強奸、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致多人重傷案件,危害國家安全、黑惡勢力犯罪案件和社會影響大、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二是附條件逮捕只適用于“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案件,對于可能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一般不適用附條件逮捕,但對于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有組織犯罪和犯罪集團犯罪案件以及嚴重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涉眾型案件則可以適用。三是現有證據能夠證實基本構成犯罪,且偵查機關在主觀上具有偵查積極性,客觀上具有補充證據的可行性,不批準逮捕將不足以防止社會危險性的發生和妨礙訴訟順利進行。
4、完善后續跟蹤監督機制。事后監督是附條件逮捕制度實施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不跟進對附條件逮捕后案件進展情況的了解,附條件逮捕就有可能成為錯誤羈押。因此,一是適用該制度的案件,承辦人必須定期向偵查機關了解補充取證情況,督促其嚴格按照《提供法庭審判所需證據材料意見書》中所列補充偵查事項的要求補充完善證據。二是要建立捕后補充偵查情況及是否可以定罪的評估機制,創設《附條件逮捕案件捕后跟蹤監督表》,時刻掌握捕后偵查情況,并要督促偵查機關在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前,將案卷及證據材料移送偵查監督部門審查。三是對于偵查機關工作難以深入,繼續偵查取證的條件已經喪失、定罪證據仍然不足或者無繼續羈押必要的,應當及時撤銷逮捕決定。 河北省辛集市人民檢察院 石璞 李-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波律師,1993年取得律師資格,法制日報個案采訪律師,黑龍江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法制進行時“名嘴說案”欄目特約嘉賓,牡丹江市東安區第九屆政協常委,民盟牡丹江市委法律顧問團副團長,被牡丹江市人社局聘為牡丹江市創業導師團成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工作經驗豐富,曾在牡丹江市晨報做法律答疑工作,并在黑龍江博大律師學院任教,連續兩年榮獲牡丹江市婦聯“巾幗維權志愿者”稱號。尤其在刑事辯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勞動工傷、合同糾紛、公司法務、房產糾紛、債權債務、等民事、經濟、刑事及行政等領域都有突出的應變能力表現,工作態度嚴謹,得到公檢法司及當事人的普遍好評。
不具備結婚條件的人有哪些
2021-02-22起訴離婚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24起訴探視權需要找律師嗎?
2021-03-09最新離婚協議書范本2020
2020-12-08家暴離婚賠償是怎樣的
2020-11-19離婚糾紛代理詞有哪些內容
2020-12-02離婚起訴狀應當具備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8新婚姻法離婚彩禮規定是否可以要回,離婚彩禮糾紛如何解決?
2021-02-16異地協議離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1-02-26離婚手續可以異地辦理嗎
2020-12-08離婚協議書的法律效力如何
2021-01-192020最新女方離婚訴訟書范文
2021-03-22離婚答辯狀格式是什么?該怎么寫?
2020-12-20法定監護人順序是怎樣的,監護人應履行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05女兒訴生父索要撫養費可以嗎?
2020-12-31什么是子女撫養費,子女撫養費由誰承擔
2021-02-21未婚生子孩子撫養費怎么出?
2021-03-13父子關系證明怎么開?
2021-03-01繼子女能繼承遺產嗎?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08哪些情況下能夠做親子鑒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