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南 省 登 封 市 人 民 法 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4)登行初字第008號
原告:河南省中牟縣城關棉花廠。
法定代表人:趙遂群,男,廠長。
被告: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法定代表人:武長江,男,局長。
委托代理人:張龍斌,男,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干部。
委托代理人:徐克立,男,河南金苑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河南省中牟縣城關棉花廠不服被告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行政處罰決定一案,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2月13日開庭,對此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原告河南省中牟縣城關棉花廠的法定代表人趙遂群及其委托代理人王福立,被告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委托代理人張龍斌、徐克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被告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01年10月23日作出了(鄭)質技監罰字(2001)第2210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原告銷售的棉花摻雜、摻假,違犯了《產品質量法》第39條,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50條的規定,對原告中牟縣城關棉花廠作出:一、沒收摻雜、摻假的棉花199包,計167640公斤;二、處違法貨值金額2倍罰款,計268224元的行政處罰。于2001年10月25日送達。
原告河南省中牟縣城關棉花廠訴稱:原告為棉花收購、加工、銷售企業。2000年從蘭考、尉氏各地數位客商手中購進棉花,后在準備銷售時發現其中部分棉花有質量問題,便將有質量問題的492件存在倉庫以待加工,挑揀后處理。2001年8月21日,中牟縣質監局及被告聯合檢查時,原告已經如實告知上述情況。而被告卻對原告一直存放待加工、挑揀的492件棉花錯誤認定為原告銷售的棉花摻雜、摻假,并將492件棉花分開為199件,293件,分別作出處罰決定。上述事實可見被告的行政處罰有以下違法之處:一、原告被騙購進的492件存在質量問題的棉花既沒有加工,也沒有更換包裝,一直存放未售。因此被告認定原告銷售的棉花摻雜、摻假無任何證據。二、被告依據《產品質量法》第50條規定對原告進行處罰,而原告沒有故意或過失地在產品中實施摻雜、摻假,顯然被告的處罰決定適用法律錯誤。三、國務院于2001年8月3日公布施行了《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條例明確規定了棉花質量監督管理的執法主體應為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因此,本案的查處應由河南省纖維檢驗局實施,而被告屬超越職權。四、此案被告認定棉花貨值達28萬余元,假如被告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均正確,則應按照《刑法》第140條,依《刑訴》程序移送中牟縣公安局刑事偵查,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移送。綜上,被告的行政處罰認定事實錯誤且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超越職權,依法應予撤銷。
被告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依法遞交了答辯狀并在庭審中辯稱:一、2001年8月20日,我局接到原告銷售摻雜、摻假棉花的舉報后,于次日按舉報線索將存放在原告倉庫內的492件摻假棉花依法予以查封。在調查中發現原告在2000年10月份從尉氏、蘭考兩地購買無任何標識棉花742件,2001年7月18日將此批棉花賣給中牟縣華興棉紡公司250件,剩余492件尚未運出就被依法查封,因此,原告稱存放未售無事實根據。二、《產品質量法》39規定:“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而原告銷售的產品正是摻雜、摻假的棉花。因此,我局適用《產品質量法》第50條罰則條款完全正確。三、按照《產品質量法》第2條第2款規定,原告銷售的棉花是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屬于《產品質量法》的調整對象。因此,按照《產品質量法》第8條第2款規定,我局是執法主體。四、原告自稱購買有質量問題的492件棉花是上當受騙,賣出的250件沒有發現質量問題。這說明原告的違法行為主觀上并非故意,經我局調查也未取得原告故意違法的證據。因此,本案無需移交司法部門處理,且中牟縣公安局于2003年元月6日已作出不予立案通知書。綜上,我局對原告作出的處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符合法定程序,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維持。
經審理查明:原告中牟縣城關棉花廠經營性質為集體經營單位。經營范圍為:主營,棉花。兼營,榨油,油餅。經營方式為:收購、加工、調撥。2000年9月份,原告經現場檢驗從蘭考縣土固陽鎮購買了無任何標識成品棉199件存放在本廠倉庫內待銷。同年10月份,從尉氏縣大橋鄉購買無任何標識成品棉543件也存在倉庫內待售。2001年7月18日,原告將該批棉花銷售給中牟縣華興棉紡公司250包(中牟縣華興棉紡公司已將該棉銷售),2001年8月21日,有群眾舉報稱原告銷售摻假棉花,接報后,被告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中牟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配合下,對原告存放棉花的倉庫進行了現場檢查,經檢查發現有無任何標識成品棉199包,且拆包后發現棉內有絨短、化纖棉,成品棉碼垛不齊。并于當日對該199包成包棉進行了封存。2001年8月21日,被告對原告涉嫌銷售摻雜摻假棉花一案立案,并指令和委托中牟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協助被告對該案進行調查、取證和抽樣送檢。2001年8月28日,中牟縣公證處對封存的199包棉花隨機抽樣,2001年8月29日抽樣棉花經過河南省纖維檢驗所檢驗,檢驗結論為:本批樣品為回收棉及線頭梳松后漂白水洗棉,含有化纖,有異味。2001年9月18日,被告將檢驗報告和產品質量檢查結果告知書送達給了原告。2001年10月11日,被告向原告制作并送達了(鄭)質技監罰告字(2001)第22020號行政處罰告知書。2001年10月23日,被告以原告銷售的棉花摻雜、摻假,違法貨值134112元,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第39條之規定為由,根據《產品質量法》第50條之規定,作出(鄭)質技監罰字(2001)第2210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給予以下行政處罰:一、沒收摻雜、摻假棉花199包,計167440公斤;二、處違法貨值金額2倍罰款268224元。2001年10月25日,被告將上述處罰決定書送達給原告。原告不服,于2001年12月19日向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申請復議,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02年3月14日作出(予)質技監復決字(2002)01號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了被告對原告的處罰決定,原告仍不服訴于法院。
另查明:2002年4月19日,中牟縣公安局對原告法人代表趙遂群涉嫌“銷售摻雜、摻假棉花”一案立案偵查,2003年元月6日,中牟縣公安局以原告中牟縣城關棉花廠的行為不符合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構成要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決定不予立案。
本院認為:原告購買的棉花是經過加工、制作,其用于銷售的產品,根據《產品質量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被告有權對原告銷售的棉花產品的產品質量進行監督。同時,按照國務院《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第4條第2款規定,因鄭州市沒有設立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因此,有質量監督部門在其管轄范圍內對棉花質量實施監督。因本案系根據舉報,按照《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第20條規定,被告有權對涉嫌產品行使現場檢查、調查及查封或扣押職權。《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第3條第2款規定:“棉花經營者從事棉花收購、加工、銷售或承儲等經營活動,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資格認定”;國務院《關于做好棉花工作及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嚴厲打擊棉花經營中摻雜使假違法活動的通知》均規定:非棉花經營單位和個人,一律不得經營棉花;國經貿《棉花質量監督處罰暫行辦法》第3條規定:“凡在我國境內進行棉花收購、加工、購銷活動的,必須執行棉花國家標準。”本案中,原告經檢驗購買了無棉花經營資質,無棉花檢驗證書、無任何標識成品棉199包,首先就違反了上述有關規定;同時參照《國務院關于嚴厲打擊在商品中摻雜使假的通知》第5條“對收購、銷售摻雜使假商品的,可使同摻雜使假行為處理”的規定,原告雖沒將上述199包成品棉銷售,但其收購了摻雜使假產品,可視同摻雜使假行為給予處理。綜上,原告的行為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第39條規定,被告對原告作出的行政處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符合法定程序,應予維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維持被告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01年10月23日作出的(鄭)質技監罰字(2001)第2210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本案訴訟費8445元,由原告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一式八份,上訴于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宮 向 黨
審 判 員 王 金 超
審 判 員 張 智 勇
二 0 0 四 年 三 月 十 日
書 記 員 劉 建 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回避申請書(刑事)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中止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將凍結的存款、匯款上繳國庫或者發還被害人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拘留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釋放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無期徒刑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抗訴書
2020-10-14詢問通知書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不起訴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對保證人罰款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退還保證金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通知立案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決定釋放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報請許可采取強制措施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