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
(2006)東行終字第4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東營市挪亞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住址:墾利縣開發區東首。
法定代表人:張淮之,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江波,山東地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住址:東營市東城府前街100號。
法定代表人:劉汝彬,局長。
委托代理人:郭歧貴,山東利順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李東,男,1985年5月12日生,漢族,住墾利縣黃河口鎮護林村。
委托代理人王俊蘭(系李東之母),女,1960年5月14日生,漢族,現住墾利縣黃河口鎮護林村。
東營區人民法院就東營市挪亞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挪亞公司”)訴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李東勞動保障行政確認案,于2005年12月14日作出了(2005)東行初字第61號行政判決,上訴人挪亞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6年1月19日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挪亞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江波,被上訴人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委托代理人郭歧貴,原審第三人李東的委托代理人王俊蘭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2005年7月5日,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東勞工認字(2005)6-13號工傷認定決定書,該決定書確認以下事實:李東系挪亞公司職工,2002年3月10日至26日在挪亞公司搬運食品箱受傷。該局認為申請人李東受傷情況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三章第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認定李東的受傷屬于工傷。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李東于2002年3月5日到挪亞公司做裝卸食品的工作,工作期間曾在搬運食品箱時受傷。同年3月29日,李東到墾利縣建林醫院就診,次日轉入墾利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但在住院時登記的是其祖父李亭美的姓名,經診斷李東頭部的傷為慢性硬膜下血腫。2002年10月31日,墾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了不能認定李東為工傷的工傷認定決定,該決定書于2003年3月21日被墾利縣人民法院以程序違法為由依法撤銷。2003年7月11日,墾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再次作出不能認定李東受傷為工傷的工傷認定決定,該決定書于2004年3月11日被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認定事實的證據不足為由撤銷。2004年4月30日,墾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第三次作出不能認定李東為工傷的工傷認定決定書,但又于同年9月28日下發文件撤銷了該決定書。2005年6月15日,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恢復了對李東工傷認定的認定工作,并于6月22日對用工單位經理王聚祥進行了調查詢問,該負責人認為李東受傷不是工傷并表示有新的證據提交,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隨即給挪亞公司下達了《提出答復通知書》,要求用工單位于2005年7月2日前提交書面答復意見及有關證據,但期滿后挪亞公司未提交答復意見及任何證據,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于2005年7月5日作出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李東受傷屬工傷。挪亞公司不服,向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提出行政復議,該廳于2005年10月18日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了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書。
一審法院認為,李東于2002年3月5日到挪亞公司上班,雙方形成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根據證人李光輝的證言,能夠證明李東在上班期間曾被食品箱砸到過頭部。李東在住院期間被診斷為“慢性硬膜下血腫”,該癥狀系外傷所致,且根據個人體質及受傷輕重有一段時間的潛伏期。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根據墾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已收集、調取的證據材料,結合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認定了相關事實,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作出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李東受傷屬工傷的結論正確,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原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維持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書。
上訴人挪亞公司上訴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李東自2002年3月5日到上訴人處上班,同年3月29日不辭而別。后李東的親屬到上訴人處反映,說李東在單位受傷,但醫院記錄的住院人是“李亭美”。墾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經過調查,所有在場人員都證實李東在工作中沒有傷及頭部,并責成墾利縣安全監督局現場監督作了模擬實驗,認為李東在工作中拖箱子不能傷及頭部。綜上,被上訴人認定李東2002年3月10日至26日在挪亞公司搬運食品箱受傷,屬于認定事實錯誤,請求撤銷一審法院判決。
被上訴人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答辯稱,李東提供的住院病歷中雖然載明住院人是“李亭美”,但綜合其提供的其他證據能夠證實,該以“李亭美”名字住院的人就是李東,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對此也予以認定。上訴人稱模擬實驗是墾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責成墾利縣安全監督局現場監督的與事實不符,上訴人自行所作的模擬實驗證據屬間接證據,不能證明李東受傷不是工傷。被上訴人要求挪亞公司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有關證據,而挪亞公司未向被上訴人提交,被上訴人遂根據已收集、調取的證據材料,結合法院作出的生效法律文書認定的相關事實,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第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作出工傷認定并依法送達。被上訴人對李東工傷認定一案,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請求法院依法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原審第三人李東答辯稱,其工傷確認案已經拖了4年,經過了法院的幾次審理,上訴人一再提起訴訟的行為,致使李東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及時保障。請求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庭審中,被上訴人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援引了其一審提交的證據,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均發表了質證意見。
本院對事實的確認同一審法院。
本院認為,原審第三人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時,提交了健康證和考勤表,以此證明原審第三人與上訴人間存在勞動關系,上訴人對以上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且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亦予以認可,被上訴人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認定正確,應予維持。
就本案爭議的原審第三人的病患是否是因工作原因所致問題,經審查,原審第三人所患疾病是慢性硬膜下血腫,該病一般是因頭部受外傷所致,當外傷輕微或不明顯時,該病患癥狀的顯現會存在一定時間的潛伏期。原審第三人主張,其在挪亞公司工作時,負責的是食品周轉箱的搬運工作,曾經被倒下的箱子砸中過頭部,并提交了李光輝出具的書面證言,李光輝亦曾出庭做證。李光輝系四川人,曾是上訴人職工,同原審第三人一起做搬運食品箱工作,其出具證言時已離開挪亞公司。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職工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本案上訴人提供了劉志廣、孫國忠出具的書面證言,該證言證明他們與李東一起工作時,并沒有看到李東被食品箱砸到過。劉志廣和孫國忠出具的證言與李光輝證言矛盾,因劉志廣、孫國忠出具證言時均系挪亞公司職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十三條第(七)、(八)項,其他證人證言優于與當事人有密切關系的證人提供的對該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優于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的規定,原審第三人提交的李光輝證言的證明效力優于上訴人提交的劉志廣、孫國忠的證言。對上訴人提交的模擬實驗報告,該報告系上訴人自行出具,雖有墾利縣安全監督局工作人員在場,但因無當事人李東的現場確認,墾利縣安全監督局工作人員對模擬現場是否與李東工作的場所、環境以及李東的工作狀態一致并不清楚,且庭審中,上訴人亦承認其提供的模擬實驗場所與李東當時的工作場所并不一致。故對該模擬實驗報告結論,法庭不予采信。綜上,上訴人提交的證據不能排除李東所患疾病系因工作原因所致。
關于上訴人稱住院病歷中載明的病人是“李亭美”,并非李東,結合墾利縣人民醫院診斷證明書中記錄的病人的年齡是17歲,以及墾利縣人民醫院出具的證明病人是“李東”的證明和墾利縣公安局黃河口派出所出具的關于李東系“李廷美”的孫子的證明,能夠認定當時被診斷為患“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病人即為李東,上訴人的該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上訴主張不予支持。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依法應予維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姜福先
審 判 員 張曉麗
審 判 員 侯麗萍
二六年一月十九日
書 記 員 邵金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上級法院依職權重新確認或不予確認用)
2020-10-14海事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樣式二)
2020-10-14刑事裁定書(上級法院決定提審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辦理刑事案件業務操作規程
2020-10-14調查取證申請書
2020-10-14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筆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準許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二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失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準許調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出庭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單處剝奪政治權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領取骨灰通知書(告知罪犯家屬用)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公安局拘留證
2020-10-14×××公安局起訴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搜查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通知立案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扣押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