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革不服
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行政處罰決定
上訴案
行政判決書 [日期] 2001-04-19
[案號] (2001)滬二中行終字第62號
[作者] 殷勇
[內容]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1)滬二中行終字第62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倪文革,男,1966年8月2日出生,漢族,上海偉力汽車運輸站工作,住本市奉賢縣南橋鎮古華南區613號502室。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地址本市
南京西路1550號。
負責人李新弟,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支隊長。
委托代理人溫駿華,男,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陳嘉敏,男,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工作人員。
第三人孫貴林,男,1960年7月9日出生,漢族,上海通用辦事處工作,住本市
北京東路474弄6號。
上訴人倪文革因行政處罰決定一案,不服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2000)靜行初字第47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
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倪文革,被上訴人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負責人李新弟的特別授權委托代理人溫駿華、陳嘉敏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以下簡稱靜安交警支隊)于2000年10月12日作出第2000000762號行政處罰決定,認定倪文革于2000年9月18日中午12時許,駕駛滬B-A4346躍進二噸貨車,在本市北京西路由東向西行駛,至石門路處與由西向東行駛的第三人孫貴林駕駛的滬A07685歐寶旅行車相擦,倪文革未停車繼續向西行駛,第三人即刻攔出租車追趕,在西康路處攔住倪文革的車,返回出事地點。由于倪文革沒有按規定車道行駛,對發生的交通事故負全責。根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稱事故處理辦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對倪文革作出罰款人民幣150元,并處吊扣駕駛證三個月。原審法院認為,靜安交警支隊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遂于2000年12月28日判決維持靜安交警支隊于2000年12月28日作出的第2000000762號行政處罰決定。判決后,倪文革不服,上訴于本院。
上訴人倪文革上訴稱,其駕駛的車輛并沒有和第三人駕駛的車輛相碰擦,原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請求
撤銷原審判決和具體行政行為。
被上訴人靜安交警支隊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請求維持原審判決和具體行政行為。
一、
二審審理中,上訴人倪文革對被上訴人靜安交警支隊的執法主體資格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二審庭審中,被上訴人靜安交警支隊出示了其在一審庭審中已經提供并經庭審質證的如下證據,以證明被訴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
1、2000年9月18日公安機關制作的道路
交通事故現場圖,該圖示證實第三人駕駛的滬A07685歐寶旅行車行駛在自己的車道上。
2.2000年9月18日第三人孫貴林所作陳述筆錄,證實第三人陳述當日中午12時許,其駕車在本市北京西路由西向東自己的車道上,由西向東正常行駛,上訴人倪文革駕車由東向西借其車道行駛,撞壞其車輛左反光鏡后繼續行駛,其即刻攔出租車追趕,后返回出事地點,由交警現場處理的事實。
3.2000年9月21日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2000年10月10日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決定書,以證明2000年9月18日中午12時許,上訴人倪文革駕駛滬B-A4346躍進二噸貨車,在本市北京西路由東向西行駛,至石門路處與由西向東行駛的第三人孫貴林駕駛的滬A07685歐寶旅行車相擦,事后,公安機關對這起道路交通事故作出了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確認上訴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
交通管理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車輛行人必須各行其道。借道通行的車輛或行人,應當讓在其本車道內行駛的車輛或行人優先通行。”的規定。
4.2000年9月19上海市公安局(2000)滬公刑技物字第318號《物證檢驗報告》,證明送檢旅行車(牌照號為滬A07685)左側反光鏡上粘附的蘭色物質與躍進二噸貨車(牌照號為滬B-A4346)左側涂層油漆其色澤、含主要無機成分均相同。
5.2000年9月18日上海道路交通事故物損評估中心評估二站出具的《物損評估意見書》(評估員謝昭練、周惠均),證明經評估車型歐寶旅行車(牌照號為滬A07685)換總成,直接物質損失為人民幣2139元。根據《公安部關于修訂道路交通
事故等級劃分標準的通知》第1條第2款“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傷1至2人,或者
輕傷3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的規定,這起事故為一般事故。
以上證據經庭審質證,上訴人對證據1、3真實性未持異議,對證據2認為內容不真實,其并沒有駕駛車輛與第三人的車相撞;對證據4認為檢驗報告只能證明油漆是同一油漆,但車輛相撞應留有痕跡,沒有
痕跡鑒定,并不能證明兩車相撞的事實;對證據5認為物損評估直接物質損失為人民幣506元,而不是人民幣2139元。對此,上訴人倪文革向法庭提供了反證:2000年9月18日上海道路交通事故物損評估中心評估二站出具的《物損評估意見書》,該《物損評估意見書》的評估員為謝昭練、周惠均二人,該份《物損評估意見書》證明經評估車型歐寶旅行車(牌照號為滬A07685)受損應換零部件、修理項目以及修理費用直接物質損失為人民幣506元。該份證據材料經被上訴人質證,被上訴人對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認為物損為人民幣506元的《物損評估意見書》是第一份評估意見書,由于第一份評估意見書作出后,第三人對此有異議,要求重新評估,故上海道路交通事故物損評估中心評估二站對此進行重新評估,因旅行車反光鏡是電動的,無法修復,需要更換總成,經重新評估,出具了第二份《物損評估意見書》確定第三人駕駛的旅行車直接物質損失為人民幣2,139元。評估員謝昭練在一審庭審中出庭作證,證明了以上事實;第三人要求重新評估之事當時就告知了上訴人,對此上訴人在一審庭審中也承認。據此,認為物損結論應以第二份經重新評估出具的《物損評估意見書》的結論為準。
二審庭審中,上訴人對其在一審庭審中承認曾被告知重新評估之事沒有異議。
經庭審舉證、質證,本院認證如下,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1是公安機關制作的事故現場圖,能反映事故現場客觀事實;證據3是公安機關對事故作出的道路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上訴人對此未持質疑,證據2是第三人對事故經過的陳述,證實內容能與證據3內容相互印證,內容客觀、真實;證據4是具有鑒定資質的上海市公安局作出的《物證檢驗報告》,應為有效證據;證據5與上訴人向法庭提供的反證均是上海道路交通事故物損評估中心評估二站于2000年9月18日出具的二份《物損評估意見書》,根據上海道路交通事故物損評估中心評估二站評估員謝昭練在一審庭審中所作證詞:“對歐寶車的物損評估作了二次,第一次評估以“修復為主”的原則,認為物損為人民幣506元,第一份《物損評估意見書》作出后,第三人對此有異議,要求重新評估,經與上海道路交通事故物損評估中心聯系,認為歐寶車反光鏡的修復有困難,要更換總成,故對此進行重新評估,出具了第二份《物損評估意見書》,確定第三人駕駛的旅行車直接物質損失為人民幣2,139元”。并結合上訴人亦承認曾被告知第三人要求重新評估的事實,應認定重新評估事實存在,物損結論應以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5為準。據此,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1至5本院作為定案證據予以采信。根據《公安部關于修訂道路交通事故等級劃分標準的通知》第1條第2款“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傷1至2人,或者輕傷3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的規定,本院對被上訴人所作行政處罰認定認定倪文革于2000年9月18日中午12時許,駕駛滬B-A4346躍進二噸貨車,在本市北京西路由東向西行駛,至石門路處與由西向東行駛的第三人孫貴林駕駛的滬A07685歐寶旅行車相擦,由于倪文革沒有按規定車道行駛,對發生的交通事故負全責,這起道路交通事故屬一般事故的事實予以確認。[Page]
二審庭審中,被上訴人靜安交警支隊就其行政處罰決定的執法程序合法,提供了其在一審庭審中已經提供并經庭審質證的如下證據材料:上海市公安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筆錄(一),該告知筆錄上有上訴人倪文革簽名,簽收時間為2000年10月12日,用以證明其作出行政處罰之前,曾向上訴人告知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上訴人依法享有申辯的權利。以上證據經庭審質證,上訴人承認告知筆錄上簽名是本人所簽,但認為其是先拿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后才拿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筆錄(一),被上訴人是先對其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而后才對其進行告知,執法程序不合法。
本院查明,被上訴人于2000年10月12日對上訴人倪文革作出第2000000762號行政處罰決定,上訴人倪文革簽收該政處罰決定書時間為2000年10月12日14時。一審庭審中,上訴人倪文革亦堅持認為其是先拿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后才拿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筆錄(一)的。
經庭審舉證、質證,本院認證如下,被上訴人提供的上海市公安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筆錄(一),證明被上訴人于2000年10月12日以上海市公安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筆錄(一)對上訴人倪文革進行了告知,由于本案中,被上訴人對上訴人倪文革作出第2000000762號行政處罰決定的時間也為2000年10月12日,故被上訴人提供的上海市公安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筆錄(一)并不能證明被上訴人是在對上訴人倪文革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即對上訴人倪文革進行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本院認為,被上訴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對上訴人進行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缺乏事實證據。
綜上所述,被上訴人具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主體資格。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能夠證明被訴行政處罰決定所認定上訴人倪文革沒有按規定車道行駛,對發生的交通事故負全責及發生的交通事故屬一般事故的事實。被上訴人對上訴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事先告知申辯權的事實沒有充分的證據予以證實,由此,被上訴人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的事實不能成立,被上訴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執法程序不合法,原審法院判決維持具體行政行為不當。據此,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2000)靜行初字第47號行政判決;
二、撤銷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于2000年10月12日作出第2000000762號行政處罰決定。
一、二審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二百元,由被上訴人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蔡廷家
審 判 員 殷 勇
代理審判員 張 萱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書 記 員 李金剛
書 記 員 劉群燕
(撰寫人: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