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射犯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挪用資金罪一案
江 蘇 省高 級 人 民 法 院
刑 事 判決 書
(2002)蘇刑二終字第202號
原公訴機關
江蘇省
南京市
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
被告人)張射,男,1955年2月13日出生于江蘇省泰興市,漢族,大學文化,原江蘇省證券期貨監督管理辦公室(簡稱省證管辦)副主任、
上海開達生命科學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開達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住江蘇省南京市黃埔花園C10-701室。2001年6月12日被監視居住,同年7月13日被
刑事拘留,7月25日被逮捕。現羈押于江蘇省
看守所。
辯護人劉小吾,江蘇法德永衡
律師事務所律師。
辯護人季陽,江蘇法德永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江蘇省南京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張射犯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挪用資金罪一案,于2002年11月20日作出(2002)寧刑初字第98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張射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上訴人、聽取辯護人的意見,認為事實清楚,決定不
開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事實為
一、受賄罪
1、1998年1月和1999年上半年,被告人張射利用擔任省證管辦副主任的職務之便,兩次收受
無錫小天鵝公司副總經理毛某人民幣112400元。
2、1997年4月,被告人張射利用擔任省證管辦副主任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某證券公司張某某,介紹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國際經貿分公司經理張培源從國泰證券公司違規購得100萬股“寧通信”B股股票,在該股票上市拋售后,被告人張射收受張培源賄賂80萬元人民幣。
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案發后,偵查部門依法扣押、凍結被告人張射的財產11613160.31元人民幣、1928美元、17520港幣。其中被告人張射犯罪所得912400元,非法所得6291112.98元人民幣,被告人張射及親屬能夠證明其合法來源且經查證屬實的737315.8元人民幣、1800美元、16000元港幣,差額達3672331.53元人民幣、128美元、1520港幣,被告人張射對此不能說明其合法來源。
三、挪用資金罪
2000年2月,被告人張射利用擔任開達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務之便,挪用本公司資金200萬元給其妻弟于群使用,進行營利活動。同年7月26日歸還。
原審法院認為,被告人張射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財物112400元,為他人謀取利益。利用本人職權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受收請托人80萬元人民幣,其行為構成受賄罪;其財產和支出明顯超過其合法收入,且本人不能說明其合法來源,其行為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告人張射身為企業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司資金200萬元人民幣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數額巨大,其行為還構成挪用資金罪。被告人張射一人犯數罪,依法應當數罪并罰。被告人張射無法定從輕、減輕情節。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一款、第三百八十六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一款、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第六十九條、第六十四條之規定,認定被告人張射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0萬元,犯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犯挪用資金罪,判處有期徒五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八年,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0萬元;被告人受賄所得人民幣912400元、非法所得6291112.98元予以追繳,上繳國庫;被告人張射巨額財產中明顯超過合法收入的差額部分,價值人民幣3672331.53元、128美元、1520港幣的財產依法沒收。
上訴人張射及其辯護人稱,80萬元是共同炒股所得,不屬于受賄;原判認定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數額有誤;不構成挪用資金罪。
本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相同。原審法院在判決中列舉了認定上述事實的相關證據,該證據已經庭審質證、認證。上訴人張射及其辯護人在本院審理期間均未提供新的證據。本院對原審法院庭審質證、認證的證據予以確認。
在本院審理期間,偵查機關向本院出具了情況說明,證實上訴人張射的檢舉揭發經其查證屬實。
本院認為,上訴人張射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財物人民幣112400元,為他人謀取利益;利用本人職權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請托人80萬元人民幣,其行為構成受賄罪。其財產和支出明顯超過其合法收入,差額巨大,且本人不能說明合法來源,其行為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其身為企業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司資金200萬元人民幣歸個人使用,謀取私利,數額巨大,其行為構成挪用資金罪。上訴人張射一人犯數罪,依法應數罪并罰。關于上訴人張射上訴及其辯護人辯護認為“80萬元是共同炒股所得,不屬于受賄”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經查,上訴人張射取得的該80萬元人民幣,系其利用擔任省證管辦副主任的便利條件,通過國泰證券公司的張志云,介紹張培元從國泰證券公司買賣100萬股“寧通信B”股股票的獲利款中得到;在該100萬股“寧通信B”股股票的買賣過程中,上訴人張射既未出資,亦未實際參與買賣行為,而是由張培元一人進行,其行為符合斡旋受賄的構成要件,已構成受賄罪。其此節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關于上訴人張射及其辯護人認為原判認定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犯罪數額有誤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經查,根據法律規定,上訴人張射對其財產明顯超過合法收入的差額部分,負有舉證責任,其未能提供證據或證據線索,原審法院根據公訴機關所舉證據,經質證后依法認定其差額為人民幣3672331.53元、128美元、1520港幣,并無不當。其此節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無事實依據,本院不予采納。關于上訴人張射及其辯護人認為不構成挪用資金罪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經查,上訴人張射利用擔任開達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務之便,明知于群向其
借款是用于個人炒股,謀取私利,仍將本公司資金200萬元借給于群使用,其行為符合挪用資金罪的構成要件,已構成挪用資金罪,其此節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納。綜上,上訴人張射及其辯護人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均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正確,審判程序合法。在
二審期間上訴人張射檢舉揭發他人犯罪經查證屬實,構成立功,依法可對其從輕處罰。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一款、第三百八十六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第六十九條、第六十四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寧刑初字第98號刑事判決第二、三項,即被告人張射受賄所得人民幣912400元、非法所得6291112.98元予以追繳,上繳國庫;被告人張射巨額財產中明顯超過合法收入的差額部分,價值人民幣3672331.53元,128美元、1520港幣的財產依法沒收。
二、
撤銷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寧刑初字第98號刑事判決第一項。
三、上訴人張射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0萬元;犯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犯挪用資金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0萬元。(刑期從
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刑期自2001年7月13日起到2016年7月12日止)。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申本嶺
代理審判員 侍 婧
代理審判員 陳曉鐘
二○○三年四月七日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Page]
書 記 員 凌 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