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鶴壁市山城區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2004)山民初字第802號
原告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鶴壁市紅旗街中段98號。
法定代表人劉順山,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周洪川,男,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礦
法律事務處主任,住八礦家屬院。代理權限為代為承認、
變更、放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
被告郝增海,男,1968年7月4日生,漢族,原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礦農民輪換工,原籍
濮陽縣文柳鎮馬寨村,住八礦工人村單身樓。
委托代理人董梅玲,女,鶴壁市山城區148
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為代為承認、變更、放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代遞、代收
法律文書。
原告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煤電公司)與被告郝增海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04年6月1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7月5日和7月12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煤電公司委托代理人周洪川,被告郝增海及其委托代理人董梅玲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煤電公司訴稱,因被告要求原告補發返鄉補助金等問題與原告發生爭議,于2004年1月12日申訴至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經市仲裁委、鶴勞仲案字[2004]2號仲裁裁決,裁決原告支付被告返鄉補助金11270.77元,對此項裁決原告不服,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根據國發(1997)26號第四項規定,按本人繳費工資11%數額為職工(包括農民輪換工)建立了養老保險帳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余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現煤電行業執行的就是這一個文件,并不是申訴人所說的企業12%,根據勞社部發(2001)20號第四項規定,將其個人帳戶繳費部分一次性支付給本人,該文并沒有規定將企業這一塊再返還給個人。根據以上規定,煤炭企業代繳代扣農民輪換工返鄉補助金,是從1996年下半年才開始的,而不是從1991年開始的,如果履行以上裁決,就不能體現法律的公正、公平,故請求依法判令駁回裁決給
被告人的返鄉補助金的申訴請求,
訴訟費和
其它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郝增海辯稱,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合同書是農民輪換工合同書,依據國務院87號令第25條的規定,“招用農民工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其中招用農民輪換工實行回鄉生產補助金制度,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和回鄉補助金制度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另外依據勞力字[1991]第15號文件和豫勞字[1993]48號文件規定可以看出,養老保險金和返鄉補助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原告應按合同約定和法律規定,將其代扣的12%回鄉補助金支付于被告,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當事人的陳述和提供的證據,經過質證和辯論,歸納如下:
一、本案雙方當事人對下列事實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被告郝增海系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礦(以下簡稱八礦)農民輪換工,自1990年7月20日起與八礦簽訂《農民輪換工
勞動合同書》,之后分別續簽勞動合同至2003年6月30日止,合同期滿后,雙方終止了勞動合同,原告返還了個人交納的返鄉補助金。
被告郝增海因與原告煤電公司簽訂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補發返鄉補助金等問題與原告發生爭議,于2004年1月12日向鶴壁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
勞動仲裁申請,2004年4月26日,鶴壁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一、原告煤電公司于本裁決生效后十日內一次性支付被告回鄉生產補助金10848.03元,并對被告進行離崗職業健康檢查。二、被告的其他請求不予支持,在規定期限內,原告因不服該仲裁裁決,于2004年6月1日向本院提起訴訟。
在庭審中,原告當庭向本院提供了企業職工退保審批表1份。載明:“姓名郝增海,社會保障號41060319670201301,個人繳費時間1996年1月,終止時間2003年7月,退保原因,合同到期,建帳前個人繳費0元,建帳后個人繳費2643.50元,建帳后個人利息314.95元,本年繳費643.68元,合計3602.13元,社保中心意見同意退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金3602.13元,其中個人繳費利息314.95元,2003年8月19日,取款人郝增海。”被告當庭也向本院提供輪換工返鄉金臺帳4張,其中郝增海領取2796元并
簽字。
上述事實,由原、被告雙方提供的勞動合同書,原告提供的企業職工退保審批表和被告提供的輪換工返鄉金臺帳為證,原、被告雙方對上述事實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二、本案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為回鄉生產補助金是否應該返還被告及起始時間和應適用的法律有爭議,本院予以查明認證。
圍繞爭議的焦點,原、被告提供了上述證據予以證明自己的訴辯主張,因雙方對對方提供的證據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雙方主要對應適用的法規有爭議。
原告認為,依據1997年7月16日國發[1997]26號文件第四項規定: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為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余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現煤炭企業執行的就是這一個文件,并不是被告所說的企業12%。根據勞社部發(2001)20號文件第四項規定,將其個人帳戶繳費部分一次性支付給個人,該文件并沒有規定將企業這一塊再返還給個人。同時依據
勞動部發[1996]246號文件規定可以看出煤炭企業代繳、代扣農民輪換工返鄉補助金,是從1996年下半年才開始的,而不是從1991年開始的。另外(2004)鶴山民初字第44號鶴山法院民事判決書(簽收日期2004年5月26日)判決的回鄉生產補助金的計算從1996年6月開始計算的。并向本院提供鶴山區法院民事判決書一份,且勞力字(1991)15號文件已被廢止,已被國務院87號令所涵蓋。
被告認為,依據國務院87號令,勞力字(1991)15號文件和豫勞業(1993)51號文件規定,可以看出企業招用農民工實行養老保險金和回鄉生產補助金制度是兩個不同概念,企業按農民輪換工月工資收入的12%,個人按月工資收入的5%每月交納回鄉補助金,等合同期滿離礦回鄉由所在企業連本連息一次性付清,原告理應按文件規定支付被告企業注入的12%的回鄉補助金,依據上述文件可以看出,雙方依據國務院87號令簽訂的合同,應按文件規定辦,應從原告工作之日起支付回鄉生產補助金,不應從1996年6月份開始計算。原告提供的文件和判決書與本案無關。
本院認為,一、國務院《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國務院87號令)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招用農民工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其中招用農民輪換工實行回鄉生產補助金制度。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和回鄉生產補助金制度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钡谌鍡l規定:“本規定由國務院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二、勞動部、國家計委、能源部《關于完善工業煤礦農民輪換工制度若干政策性意見的通知》(勞力字[1991]15號)文件規定:“企業按農民輪換工月工資收入的12%,個人按月工資收入的5%每月交納回鄉補助金,一并存入企業農民輪換工回鄉補助金基金老記,待合同期滿離礦回鄉時,由所在企業連本帶息一次付清,轉為城鎮合同制工人的不再發回鄉補助金,其儲存的回鄉補助金連同利息作為交納退休養老保險基金”。三、
河南省勞動廳《關于全民所有制企業與農民合同制工人因履行勞動合同有關保險福利待遇問題的復函》(1993年11月26日豫勞[1993]48號文件)第五條規定:“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其中招用農民輪換工實行回鄉補助金制度?;剜l生產補助金標準按勞動部勞力字[1991]15號文件執行,即企業按農民輪換工月工資收入的12%,個人按月工資收入的5%逐月交納回鄉補助金,并存入企業農民輪換工回鄉補助基金專戶。待合同期滿離礦回鄉時,由所在企業連本帶息一次性付清。對不執行合同,擅自離礦者不支付回鄉補助金。轉為城鎮合同制工人的,不再發給回鄉補助金,其儲存的回鄉補助金連同利息作為繳納退休養老保險基金?!彼摹趧硬筷P于對《煤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行方案》的批復(1996年8月2日勞部發[1996]246號)批復:“同意煤炭部自1996年1月1日起,按照《煤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行方》,在直屬單位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蔽?、1996年1月1日試行的《煤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行方案》實施細則第43條之規定,農民輪換工回鄉金納入社會保險機構管理。從以上法規規定可以看出,一、養老保險金和返鄉補助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返鄉補助金是針對農民輪換工在
解除合同后,為幫助農民返鄉生產而實行的一種特殊的補助制度,只有待農民合同輪換工轉為城鎮合同制工人的,返鄉補助金方可轉為養老保險金,才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原告提供勞社部發(2001)20號文件第四條規定所適用的對象是農民合同制工人,而非農民輪換工,農民合同制工人和農民輪換工并非一個概念,且該條也并未表明是返鄉補助金,而原告提供的1997年7月16日國發(1997)26號文件適用于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和個體
勞動者具有普遍性,并非針對煤炭企業的農民輪換工的具體制度。原告以此來證明企業注入的12%返鄉補助金不支付被告顯然不妥,對此本院不予支持。因此,關于企業注入的12%的回鄉補助金的數額,原告應按規定予以返還本案被告。二、關于回鄉補助金的計算起始。依據勞部發[1996]246號批復和《煤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行方案》實施細則第43條之規定和國務院87號令第三十五條規定,本規定由國務院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煤炭部作為煤炭企業的主管部門,解釋具有
法律效力。勞部發[1996]246號文即是對煤炭部何時實行《煤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行方案》的解釋,結合原告當庭向本院提供的企業職工退保審批表可以看出,原告回鄉補助金帳戶的建立始于1996年1月,故回鄉補助金的計算應當從1996年1月開始計算。被告辯稱應從1990年7月開始計算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信。關于原告向本院提供的鶴山法院民事判決書,該判決書未生效,本院不予采信。[Page]
綜上所述,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符合法律規定,屬有效合同,應受法律保護。合同一經簽訂,雙方均應共同遵守,合同期滿,雙方
勞動關系終止后,應即時結算有關費用。合同解除后原告雖將個人交納的5%返鄉補助金連本帶息返還給原告,但未將企業交納的12%返鄉補助金返還給被告,因此依據法律規定,原告理應將該部門返鄉補助金支付給被告。被告在原告處工作期間自1996年
1月至2003年6月30日個人共交納返鄉補助金3287.18元,利息314.95元,合計3602.13元。故原告應返還被告返鄉補助金7889.23元,利息755.88元,兩項合計8645.11元。
綜上,本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
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二款,按照國務院《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國務院87號令)第二十五條、第三十五條、參照勞動部、國家計委、能源部《關于完善煤礦農民輪換工制度若干政策性意見的通知》第五條、河南省勞動廳《關于全民所有制企業與農民合同制工人因履行勞動合同有關保險福利待遇問題的復函》豫勞[1993]48號第五條、勞動部關于對《煤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行方案》的批復(勞部發[1996]246號)之規定,判決如下:
原告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通過本院一次性支付被告郝增海自1996年1月至2003年6月(應由原告承擔的12%)的返鄉補助金及利息8645.11元。
案件受理費444元,由原告鶴壁煤電股份有限公司負擔356元,被告郝增海負擔88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及副本一式五份,上訴于河南省鶴壁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王 智 勇
審 判 員 姜 喜 來
人民陪審員 郭 保 江
二 0 0 四 年 八 月 十 日
書 記 員 申 麗 春